跨国逆战
当今,中国企业全球化一方面要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所引发的需求滞胀,另一方面需要面对全球巨头利用自身规则优势所制造的种种壁垒,比如国家安全问题、技术输出的限制、知识产权问题,以及一系列的贸易制裁措施。
在这些复杂的背景之下,中国企业要想突围,除了需要具备对行业高瞻远瞩的眼光之外,还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领先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为配合这些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能力必备的管理架构。缺其一项,就难以跻身全球竞争行列。
2012年12月27日,华为宣布正式启动“走进华为--CXO沙龙”活动,向全球企业信息化建设同仁发出邀请,走进华为,分享华为ICT(信息、通信、技术) 建设经验,体验华为的信息化建设成果。
此举被业界视为华为开发“企业级客户”的重要商业模式,通过这一活动,华为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级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则可以增加客户对ICT建设的信心,并借机传导自己对新技术革命之于技术变革的观点,进而推动产生新的市场需求。
不仅如此,2012年12月31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华为发布2013年的行业趋势展望《超越信息和通讯,迎接新一轮数字化变革》,将其业务焦点锁定企业级用户。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2012年底是华为颠覆性战略推进的重要时点,在运营商市场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华为已正式开启对企业级市场的进攻,而作为其三大业务部门之一的企业业务正在被不断扩大。”
运营商模式渐现困局
业绩增长并不代表其所能赚到的钱,对于华为来说,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但利润增长有限,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对于华为来说,帮助其取得迅速成长的运营商战略因为宏观形势的影响正逐渐陷入困局。一方面,市场需求乏力,但作为立身之本的市场份额不能丢掉,但另一方面,利润增长出现大幅下滑,后续增长难于预期。
根据华为官网公布的财务数据,从2007年到2011年,华为的销售收入逐年增长,从2007年的921.55亿元,2008年的1230.80亿元,到2009年的1466.07亿元,再到2010年的1825.48亿元,2011年的2039.29亿元,增幅明显。
然而,其营业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在经历2010年较大增长之后,在2011年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在2008年也呈现了一定的下滑幅度,这暗示了 2008年和2011年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华为在追求业绩增长和市场份额扩大的同时,不得不牺牲利润。另一方面,华为2011年的净利润为116.47亿元,远远低于2010年的净利润247.16亿元,201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78.26亿元,远远低于2010年的 315.55亿元。这也意味着华为正在遭遇宏观环境所带来的增长瓶颈。
与华为有着长年供应关系的合作伙伴孟晨(化名)告诉记者,“业绩增长并不代表其所能赚到的钱,对于华为来说,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但利润增长有限,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与此同时,纵观国际大环境,除了北美还有些增值业务之外,欧洲近一两年移动设备业务基本上没有增加,未来增长也会有限,而当前华为在北美的遭遇,国会山事件、伊朗禁运门等等无不在暗示北美市场业务竞争之激烈程度,种种事件,华为不可能坐以待毙,因此战略调整势在必行。”
而财务专家李华(化名)也告诉记者,“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意义在于它是企业最为真实的数据反应,因为虚假的合同能签出利润,但签不出现金流量。而经营活动现金流反映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只有充足的现金净流入,企业才有能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市场份额,开发新产品并改变产品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对企业未来的成长利益攸关。”
企业级用户成新重点
华为在措辞上的微妙变化,恰恰暗示的是华为新的战略调整,华为在死守其原有运营商份额的同时,必须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这已经是其长久战略不容回避的问题。
2012年12月31日,华为发布了2013年的行业趋势展望,在这篇名为《超越信息和通讯,迎接新一轮数字化变革》的文章里,短短不到4000字,却对新一轮数字化革命中最为焦点和核心应用做了淋漓尽致的描述。
“更重要的是,区别于2012年的行业趋势展望,华为将自己的核心客户正式由电信运营商进一步迁移到了企业级用户。”接近华为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对于企业级用户的布局从2011年即已开始。在2011年风雨飘摇的运营商市场上,任正非主持下的华为开始慢慢向企业市场渗透。
2011年,华为以5.3亿美元收购华赛(华为与赛门铁克的合资公司),据华为披露,该项收购将有助于增强公司端到端的ICT解决方案能力。不仅如此,华为构筑了基于云的IT 解决方案能力,与300多家合作伙伴携手,加速将云计算技术转化为各行业的商业应用。截至2012年华为披露2011年报之时,华为已在全球帮助客户建设了20个云计算数据中心。
然而,所有这些,仍不足以实现华为总裁任正非打造未来电信服务王国的梦想,要想摆脱运营商受宏观经济大环境的牵绊,并最终拥有全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华为必须向企业级用户突破。
上述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在华为2011年年报对2012年行业趋势的分析中,仍然将焦点集中于电信行业发展的十大关键课题,提出要建设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实施智能的光纤网络管理,基于云计算的IT基础设施,构建大数据中心为中心的网络,基于用户价值创造、开放产业链对运营商IT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以及一系列以运营商为核心的增值服务模式,都是围绕运营商的行业布局。”
而在2013年的行业趋势展望中,华为更侧重于强调“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更是离不开网络,数字企业的时代正在来临”,表示“企业ICT系统正超越工具和支撑系统,成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成为决策系统的一部分,成为客户关系和服务的一部分,成为营销和物流的一部分等等,从新思想的来源、新产品的构思到精准销售和卓越运营,ICT融入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构建企业端到端的实时系统,数字企业成为未来企业的组织形态”。
孟晨告诉记者,“华为在措辞上的微妙变化,恰恰暗示的是华为新的战略调整,华为在死守其原有运营商份额的同时,必须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这已经是其长久战略不容回避的问题。华为预测到未来3~5年的前景并不妙,因此希望打进新的行业,比如企业级的设备市场,但这将是一场更为艰难的战争。”
大数据时代畅想
打开华为官方网页,可以看到三个联动的大屏幕广告,分别代表了华为当前的三块业务:电信接入设备,智能手机终端,以及企业化的信息和通讯市场,其客户也涵盖了运营商、企业客户和最终消费者。
事实上,华为的三大板块业务在其2011年改革之后的组织架构图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反映,除了高层管理团队及集团智能平台外,架构图明显指向了其 最为核心的三大业务板块,包括运营商网络部门、企业业务部门和消费者业务部门,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恰恰是华为布局互联网时代的三大策略。
对于华为来说,要想巩固电信市场,必须还要拥有产业链上的其他控制力。运营商业务虽然为华为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地位,积累了大量现金收入,但其未来几年内发展受宏观经济形势所限,全球运营商投入受到政府预算的影响,华为可以尽最大努力铺设备,却难以保证现金收入。
与此同时,这种市场份额的努力维持并不会当然地导致市场转好时的客观需求,来自电信设备产业的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在经济困难时期,华为帮助 客户更好地布局电信设备以应对时代之需是重要的,它保证了与盟友的关系,但是,这并不能排除在经济转好、需求上升时其他竞争对手的介入,而在这种困难时期 建立的信任关系,也可能会受到利益的冲击。”
“华为已经在运营商网络设备领域独步天下了,如果华为能在消费者市场再一次强大起来,网络供应与终端设备形成关联、互相策应,那么电信运营商则 成为华为的电信牌照马甲,而电信运营商所谓智能管道提供商的定位都站不稳。”业内人士表示,“智能手机发展起来,3G网络设备的配套时机就显得格外重 要。”
事实上,这样的预言早有例证,在此之前,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因为在终端市场失去领导地位,导致运营商的网络设备供应也进攻乏力,基本上都快从运营商供应市场清退完了。由此,华为通过电信终端布局设备市场也就成为了重要的关键点。
不仅如此,智能手机市场正迎来很大的发展契机,华为2011年发布了系列明星智能手机,致力于满足用户对体验的极致追求,而华为也因此在2011年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约2000万部。
2012年7月,国外媒体发表分析文章称,华为依靠其廉价手机战略在智能机市场挑战三星,甚至苹果,市场调研公司称,华为第二季度可能会超越诺 基亚和黑莓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机销售商。而随后的11月份,华为更是占据了刚刚出炉的全球智能手机排行榜的第三名,紧随苹果之后。
此外,华为已经在海外开始接管中小电信运营商的整个网络运营,此举更是明显地透露出了华为在电信运营、企业运营和智能终端的三维布局,通过背后互相牵制的力量不断强化其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据华为网站披露,华为“已经发布了业界领先的HUAWEI SmartCare 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实现每业务每用户的精准感知管理。在60 个国家对115张网络提供管理服务,帮助客户卓越运营”。
没有人知道,在大数据时代,华为到底能够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