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流量的管理
在MPLS的几个主要应用中,IP流量管理又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IP流量缺乏可预见性和可管理性,如何在一个运营商的网络上控制和管理好这一占有80%以上的业务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MPLS的应用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尤为重要的是MPLS可以在现有基础设施上解决这个问题。
IP VPN
IP VPN是MPLS的另一个主要应用。MPLS的标记不仅可以提高在中间节点转发IP包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充当一部分安全性的角色。因此,IETF提出了RFC 2547。RFC 2547创造性地用BGP来传送组员信息,建立组员关系;同时,在MPLS域的边缘将每个企业的路由表利用路由索引的方式分开,以增加其安全性;在网络的核心,路由器通过标记来识别下一个节点的位置,因此即使通过跟踪或者其他方法截获了数据包,也无法通过标记得知网络更多的信息。以上这些措施都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
IP与光的融合
近几年来,光通信方面的发展应该说是IT界继计算机和网络之后的又一次浪潮。数据业务的发展为光通信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市场和足够的理由。不容忽视的是,数据业务早在几年前就占据了运营商网络的绝对优势的带宽,而且每年还在以惊人的速度递增;相反,传统的话音业务基本处于饱和。因此非常明显的一个结论就是光通信发展的主要动力将不再来自话音等传统业务,而是来自数据业务。
另一方面,光通信方面技术的重大突破也为数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原来只能传送622Mbps、2.5Gbps,甚至10Gbps带宽的一对光纤上,已经可以跑1600Gbps的业务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是一个创举。它为数据业务留出了丰富的扩展空间。同时,在城域网中采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也是出于数据业务方面的考虑。看看我们现在的城域网结构,这一点就不难明白。目前的城域网以3~5个节点作为核心,中间以网状或者部分网状结构相连,一般采用2.5G的POS接口。即便按照3个节点来算的话,每个节点需要2个2.5G接口。现有的SDH设备能够提供吗?而城域网的密集波分系统可以很轻松地为用户分出若干个2.5G的波,而无需额外铺设光纤。这一点对于新兴的运营商更为重要,因为目前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城域传输网络。这样新兴的运营商可以直接站在高起点上,建立一个集话音和数据为一体的强大的城域光传输网络。
数据业务和光通信两方面的迅猛发展使人们不得不考虑,如何使光物理层上承载的80%的业务能够更有效、更智能的传输。这一举措使两个本来毫无关系,或者说独立发展的方向逐渐走到了一起。
目前,80%以上的数据业务都是基于IP。尤其在国内,这一数字还不足以表明IP业务的重要性。大约超过95%的数据业务是基于IP开发的。所以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光物理层上承载IP业务的问题,也即光物理层要对IP更加“智能”。
在这一问题上,一直有着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是重新开发一套协议作为两层之间的信令;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利用现有的MPLS作为信令,而MPLS显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