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目前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数据量已经达到100TB以上级别,并且非结构化数据量在迅速增长。基于IDC对大数据的定义(通常数据量大于100TB,数据量年增率大于60%,数据采集是高速数据流 ,且数据包含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称为大数据),IDC认为中国金融行业正在步入大数据时代的初级阶段,并且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大数据支持中国金融行业的三大转型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将金融改革列为未来十年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中国各金融企业都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科技引领创新”是核心指导思想。未来中国的金融企业将依靠构建智慧型的数据分析体系(MIS)充分挖掘规律,以支持业务创新与服务创新。
从未来几年看,中国金融行业在“十二五”时期面临发展方式转型的挑战,转型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一,中国金融行业将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制,向严监管转型;二,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信息化重点也将从业务信息化向管理信息化转变;三,从“利润为中心”和“保单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型。大数据在加强风险管控、精细化管理、服务创新等转型中别具现实意义,是实现向信息化银行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具体而言,首先,大数据能够加强风险的可审性和管理力度。其次,大数据能够支持精细化管理。当前中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起步,利率市场化必然会对银行业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再次,大数据支持服务创新,能够更好地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通过对客户消费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比如事件关联性分析),提高客户转化率,开发出不同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市场需求,实现差异化竞争。
当前,中国金融企业已经制定相关的计划并推出了具体措施,比如,中国民生银行计划在2013年建设数据标准和大数据基础平台,2014年建设实时的数据集成平台,2015年建立完备的企业数据服务,支持智能化的服务。
中国金融行业应从企业战略层面做好准备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IDC认为,大数据将引发金融行业的重要变革,中国金融行业应首先在战略层面对大数据进行规划,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推进并建立数据驱动型发展方式。
IDC认为,大数据量必然要求企业在基础设施方面增加投入,要求金融企业IT基础设施更易于数据的整合与集中,扩展与伸缩,以及管理与维护,同时具备极大的可靠性、可控性、安全性 。因此,中国金融企业应该建立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IT基础架构,以此优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
此外,大数据时代金融企业不仅要面对技术问题,还将面对业务管理理念等问题,业务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要有风险意识,更应该有创新意识。因此,金融企业应该做好大数据人才准备。大数据对金融行业IT员工的挑战源于员工是否具备大数据分析所需要的多学科知识,多层次的专业素质,是否具备对新技术的学习和驾驭能力,因此,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大数据时代金融行业IT人员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