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运维管理,创造商业价值!
中国IT运维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运维管理 | 信息安全 | CIO视界 | 云计算 | 最佳案例 | 运维资源 | 专题策划 | 知识库 | 论坛

天清入侵防御系统白皮书——部署结构

2008年04月15日
/

4.1 常规部署模式

典型部署位置如下图所示:

常规部署模式

A类型的部署:边界防护,放置在防火墙的外面。所有想要进入网络内部的数据都将通过检测引擎,可以将所有的恶意行为阻拦在整个网络之外。

B类型的部署:内部防护,放在防火墙设备的后面,对经过防火墙过滤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作为第二道大门存在。

边界防护部署可以让用户了解网络的最真实状况,什么时间有什么人对企业网络做了什么事情,而不论这些行为是否能进入到网络当中来。同时,大量的报警信息可能会使管理员陷入难以完全分析的境地。内部防护部署则避免了这一现象的产生,更加专注于检测能够通过访问控制设备进入到网络中来的数据信息。

4.2 双重链路部署

天清支持双重链路的部署方式(C类型的部署),一台检测引擎上可以串接两路防御。在有设备冗余备份的环境中,可以使用一台设备就完成冗余备份的需求。

双重链路部署模式

4.3 多层结构部署

天清入侵防御系统同时也支持大规模跨地域的管理部署模式,控制中心可以下接防御引擎,也可以挂接子控制中心。

多层结构部署模式

总控制中心可以同时管理子控制中心和防御引擎,而子控制中心也可以同时管理自己的下级控制中心和防御引擎。可灵活设置成与行政业务管理流程紧密结合的集中监控、多层管理的分级体系。通过策略下发机制,使上级部门能够统一全网的安全防护策略;通过信息上传机制,使上级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和监控全网的安全状态。


发表评论请到:http://bbs.cnitom.com

相关阅读

图文热点

风险管理 大数据分析并不是风险“预言家”
风险管理 大数据分析并不是风险“预言家”CIO们在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前提是部署云计算,但是云计算不无高风险,例如把关...
高性能万兆WAF创造Web安全防护新境界
高性能万兆WAF创造Web安全防护新境界启明星辰万兆WAF在超过10G数据吞吐量的情况下还能实现对SQL注入、XSS跨站等攻击进...

本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