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Sun发布了有些“变态”的Sun Fire X4500产品之后,存储服务器似乎又重新焕发出青春力量,在服务器行业活跃起来。英特尔率先发力,在圣地亚哥举行的2007年春季网络存储世界(SNW)上宣布推出业内第一款集成四核CPU的2U、12硬盘槽位存储服务器―Intel Storage Server SSR212MC2。这一硬件平台面向中小企业(SMB)市场,使用英特尔至强四核处理器5300系列,将会为多种类型的企业以及小型商务存储提供解决方案,包括NAS、SAN和应用软件服务器。
再往后,是国内企业宝德高调发布其“小巨人”S系列存储服务器,S系列存储服务器采用英特尔最新双路四核服务器技术,引入希捷先进的磁盘管理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安全存储与管理,宝德S系存储服务器采用2U/3U/4U机箱,可装载12至16块大容量希捷硬盘,容量最高可达12TB,满足社会最新的IDC市场、安防市场、3G手机和网游等新兴领域。
浪潮公司存储营销本部技术支持处高俊霞工程师接受采访时表示,浪潮服务器在同一处理器情况下,越高端硬盘容量越大。比如其NL380D产品最大支持8块热插拔SAS硬盘,或10块SCSI硬盘,强调扩展性。而其专门为中小企业用户提供的易翔服务器中,也有一款强调存储的服务器产品,适合用户做文件共享、邮件服务等应用。
一时间,存储服务器成为服务器领域的热点话题。但难免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存储服务器早就不是新鲜产品,当年惠普就曾经推出过DL380类型的存储服务器产品,不过那款产品更加强调的是可扩展性,其精髓在于上面支持类似飞康IPStor类软件,可以把后接的不同类型存储盘柜(如FC或者iSCSI)共享给前端的服务器群使用。
而且,以前也有一些服务器厂商推出过支持多个硬盘的存储服务器,但后来这些产品又都销声匿迹。就在存储服务器快从我们脑海中淡出之际,今年它又卷土重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串行存储技术让存储服务器焕发青春
很显然,从技术层面来看,上面问题的答案应该是SAS和SATA串行存储技术的有力支持。在SAS/SATA串行存储技术出现之前,服务器采用的全部是SCSI磁盘,这种磁盘的缺点导致服务器内部无法容纳过多磁盘。
虽然SCSI的一个接口可以连接15个设备,但因为SCSI采用共享带宽连接方式,如果一个通道连接15块SCSI硬盘,那么实际上每个硬盘分配到的带宽非常少。以SCSI最快的320MB/S来算,平均每块盘分配到的平均带宽只有20MB多;而且由于SCSI采用轮询机制,不利于RAID的并发存取操作,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一个SCSI通道最多接8个设备,没有办法达到很大的存储容量。
而SAS/SATA存储技术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该存储技术采用串行连接方式,其接口带宽达到了3Gb/S,可以实现多个硬盘在服务器内的使用。我们也看到,正是在SAS/SATA技术出现之后,这种支持多个硬盘槽位的存储服务器才开始被快速推向市场。
Sun公司的X4500“存储服务器怪兽”在这样情况下也随之出现了。在这款架系统中,最多可装载48块SATA磁盘,其最大容量可达24TB。同时X4500还包含有两颗双核心的AMD Opteron“x64”处理器。因此,Sun认为这个只有7英寸(4U)高的机架设备中,同时具有了高密度的存储能力,以及Sun “Galaxy”的高性能服务器的强大运算能力。
在Integrity动能服务器的举措上,也反应了惠普未来把存储和服务器有效融合的决心。今年惠普发布了一系列中低端安腾服务器,以rx2660为例,除了芯片主频提升外,该产品最大的调整,就是把内部支持的硬盘槽位从上代的2到3个提升到了8个!最大内部存储容量也提升到了1.168TB。
中国惠普ESS部门高级产品经理陈武胜认为,惠普未来所有的中低端动能服务器都会遵循这样的设计特色,即让动能服务器具备更多的存储容量。
“rx2660服务器瞄准的目标用户是那些既希望能够降低设备的采购成本,又同时希望拥有高性能的计算能力和高容量的数据储存能力的解决方案的用户。在调研中发现,当前用户应用1TB左右存储产品更多集中在阵列这样的直联产品,存储产品价格在7到8万元,而rx2660通过内置的方式,不仅节省HBA卡,而且服务器加存储的整机价格限制在10万元以下。”陈武胜解释道。
而且,惠普似乎决心把服务器和存储融合的精神发挥得更加彻底。就在前段时间,惠普全球ESS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Scott Stallard接受SP采访时特意强调:未来惠普将会把存储管理功能融入在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中,并且通过同样的界面进行服务器和存储的管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英特尔也一直在积极推动着存储服务器的发展。英特尔公司存储部门的营销项目总监Seth Bobroff表示,英特尔的存储服务器并不直接卖给客户,而是通过渠道提供该硬件产品,没有CPU、内存和硬盘驱动器,是高度可定制的系统,类似于白牌(White-box)服务器的概念。
业内人士分析,存储服务器实际上体现了英特尔进军存储领域的强烈意愿。英特尔一直希望进军该领域,但长期以来,存储阵列控制器都鲜有采用IA架构,而多数是采用POWERPC的架构实现。眼看着存储市场增长快速而自己无法进入,英特尔自然非常着急,因此它也推出了相关的芯片,比如IOP芯片,希望能够切入这个领域,但是无奈产品价格昂贵,导致很少阵列控制器厂商会用到这个产品,更多的还是被用到阵列卡里面使用。
而英特尔在IDF推出存储服务器出现后,希望利用这种产品同时具备计算和存储能力的混合特点,吸引更多的服务器厂商以及渠道加入存储服务器阵营,助其进入存储领域市场。
特别产品的特殊之用
SAS/SATA串行存储技术的成熟给存储服务器“第二次青春”的焕发提供了基础环境,那么这款特别的服务器产品该如何被使用?对渠道而言,是否只需强调其大容量的特色,就可以打开销售大门?
“容量是产品的特色之一,但并不是产品销售的关键卖点。”在宝德公司产品经理程佶看来,如果仅仅从容量上考虑,那么存储服务器就体现不出来和NAS产品的差异性,渠道应该更多考虑其他因素。
程佶认为,NAS产品的实质是运行WSS2003(微软公司推出的存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在网络中只能作为文件服务器使用,在使用和配置上缺乏灵活性;而存储服务器则具备更多使用和配置方面的灵活性,比如除了能够作为文件服务器使用外,还具备其他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配置,配置成实现不同功能的应用服务器,比如VOD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而这才是渠道应该向用户强调的特色要素。
程佶认为存储服务器可以取代一部分的中低端磁盘阵列,尤其当用户配置容量在10T左右的磁盘阵列时,存储服务器的整合性特色让其在价格上很有优势。“当用户想配12个TB容量的磁盘阵列时,采用我们的存储服务器,价格将会比用户采用服务器外挂阵列的方式便宜36%左右。”
“存储服务器不能当作普通服务器销售,如果本身没有行业应用开发能力支持,存储服务器很容易成为价格战的牺牲品。”北京建联中恒科技有限公司行业大客户及渠道总监邱启章认为,渠道销售存储服务器必须紧跟应用出发,这样才能销售好存储服务器产品。
这也是销售存储服务器渠道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后文介绍中之所以一些渠道目前对存储服务器不太“感冒”,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能够很好的把存储服务器销售和特定的应用密切结合起来。
记者曾经采访过某家不愿意透露名称的区域品牌服务器厂商,该公司销售经理透露说,这段时间很多ISV到该公司购买这种存储服务器的“准系统”,通过了解得知,这些ISV们自己给行业客户开发了特别应用软件,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根据软件的需求,再购买硬盘以及相关的插卡,为用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产品。据说该服务器厂商一个月这样产品的销量达到150台左右。
“这些ISV们的做法很灵活,比如采购完我们的准系统后,通常会根据客户需求,单独购买不同类型的插卡,比如不同类型的HBA卡或者视频卡以实现不同的功能。”该服务器销售经理说道。
邱启章也举例说,该公司销售存储服务器一直坚持捆绑方案的做法,力求将产品变成针对某个行业应用的“应用服务器”进行销售。比如他们曾经针对视频行业的应用推出了“视频王”存储服务器,上面不但集成了该公司为视频行业开发的软件,而且提供给客户时候,机器本身已经集成了相关的AV接口。
Sun公司大中华区系统产品事业部销售总监潘榆奇为X4500做了精准定位:“在邮件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应用中,具有超大容量存储需求的应用,非常适合X4500这样的存储服务器,此外我们还希望该产品能应用到视频监控等领域。”
他特别强调,这款产品比服务器和NAS或者阵列的搭配便宜很多,而且对于这种系统,他希望渠道能“更多看重产品和方案的集成”。也正因如此,Sun并没有把这种产品放到海量销售渠道进行,而是通过ISV伙伴进行推广。
但他也表示,X4500并没有刻意取代传统的阵列产品,因为一些对可靠性很苛刻的应用仍旧需要专门的磁盘阵列,其在性能表现上要好于存储服务器产品。“传统的阵列仍旧会有其无法取代之处,比如通过SAN的方式,实现数据和计算端的分离。”
这点也得到了邱启章的认同。他也认为,“存储服务器并非全能,我们不会推荐渠道在存储服务器上面跑大型数据库,因为存储服务器产品本身在存储方面的稳定性和性能表现无法支撑这样的关键应用。”
即使在邱启章推荐的VOD应用中,他也认存储服务器适合为一些电子图书馆的视频点播应用,但无法达到广播电视级别的点播要求,因为“上万个人同时读取的时候,2路处理器的服务器无法支撑。”
渠道不买账
虽然很多厂商都对存储服务器寄予厚望,但服务器渠道们却似乎对这样的产品并不“感冒”。
“圈子里面销售存储服务器的情况很少,主要是一些对服务器和存储了解不多的新用户会购买,多数用户还是采用服务器加上盘柜的形式购买。”北京嘉和天际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吴占军说。
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那些行业用户已经习惯了服务器和盘柜的单独采购,而且存储服务器把存储和服务器“打包”在一起销售,也让用户少了很多产品的选择。“相当于只能选一个品牌的服务器和存储,而之前可以选择不同品牌的服务器和存储,很灵活。”他说到。
此外,也许是由于新品的缘故,他也透露市场上存储服务器的货源很少,分销商压货得不多。“即使客户有需求,也要等上20多个工作日才能到,客户都等不及,干脆直接买现货充足的磁盘阵列了。”吴透露。
北京嘉运达某项目经理也表示,虽然IBM也有类似存储服务器的产品提供,但他发现很多客户在采购这款产品时都没有把硬盘配满,只是当作一般的服务器进行销售。
“很多客户采购x3800这款产品,并没有把其12个硬盘槽位配满,而是多数再搭配盘柜来使用。其实很多应用可以不接盘柜,直接多配内部硬盘即可实现的。”该项目经理说道。
曙光曾经推出过名为曙光天阔S4800A的存储服务器,最多可以安装18块热插拔硬盘,面向企业Internet应用及高等强度计算,大型Web服务器、Mail服务器、游戏服务器,企业级文件服务器、企业数据库服务器和后台存储服务器等应用领域。
但现在,曙光逐渐停止了这款产品的生产。该公司信息服务领域首席工程师高琦解释说,当时曙光推出S4800A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磁盘阵列的价格很贵,那个时候SCSI盘阵每个TB的价格在7万元;FC盘阵的每个TB价格在10万元左右,因此S4800A凭借价格优势,被大量销售给那些有邮件服务器或者VOD服务器需求的客户,这些客户的特色是“对存储有需求,但是费用比较紧张”。
而后来,盘阵的价格逐渐降低,现在主流SCSI盘阵的价格已经回落到每个TB约3万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曙光逐渐放弃了这种产品的生产。
同时,他也认存储服务器多数采用RAID卡实现RAID数据保护,RAID卡插在主板上面肯定会频繁占用总线和北桥的资源,而采用外接磁盘阵列则会最大幅度降低对总线和北桥资源的占用,而且在扩展性方面,存储服务器没法和阵列比较。
因此,曙光目前更多强调在高端服务器产品中增加磁盘容量,比如其EP850产品,支持高达8颗Opteron处理器插槽,支持8块本地硬盘。
存储服务器VS中低端磁盘阵列
存储服务器出现之后,凭借其计算+存储的能力,吸引了很多服务器厂商,并推出相关产品。很多推出存储服务器产品的厂商们也一直在宣传这样一个观念:存储服务器将会替代中低端的磁盘阵列产品,尤其是容量在10TB左右的阵列产品。他们的理由是:首先存储服务器把大容量硬盘放到了服务器内部,相当于整合了服务器和阵列产品,在价格上有很大优势。其次,无论在空间占用,还是在电量消耗上,存储服务器都会比服务器+存储的组合表现要好。
如果从价格上来考虑的话,存储服务器的确比服务器外挂磁盘阵列的方式便宜,但这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用户具备同时采购服务器和存储产品的需求。如果用户已经采购过服务器产品,那么当用户由于应用需求而做存储扩容时候,相信他们多数会采购单独的磁盘阵列产品,而不会采购存储服务器产品。存储服务器购买用户很有可能是中小企业用户,或者是有第一次采购服务器需求的用户。
从空间占用以及电量消耗方面考虑,存储服务器的确略占上风。
从产品安全可靠性方面考虑,存储服务器和阵列设备还有一定差距。如果我们仔细想想磁盘阵列产品出现的根本原因,会发现正是用户从数据安全和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将计算和存储的两个环节分离到服务器和存储两种企业级设备上来,从而避免保存在服务器内部硬盘上的数据由于机器死机而无法有效访问的难题。
但这种“不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面”的思路在如今却受到存储服务器厂商们的质疑。程佶认为,在DAS连接情况下,服务器必须依靠其他硬件(比如HBA)和线缆同外面的磁盘阵列连接,无论是HBA卡还是线缆,都有可能是多点故障的起源;而存储服务器则把存储设备放到了机箱内部,和外面没有连接,故障点很少。
而且,他认为目前服务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在硬盘故障发生之前的临界状态,用户即可收到系统的警告信息,避免硬盘故障所带来的数据丢失风险;而且绝大部分数据存储通过RAID卡进行RAID保护,即使单块硬盘发生故障,也可以把数据恢复。
而做阵列的厂商却不这样看。他们多数认为在可靠性方面,存储服务器目前仍旧无法和专业的阵列产品相比较。“服务器厂商优势在于计算这里,不在存储,在很多专业性方面,存储服务器没有办法和磁盘阵列比较。”某阵列厂商经理接受采访时说道。
比如,很多阵列采用的是专门的存储控制芯片,相比之下,存储服务器多数采用的是RAID卡,虽然二者都能实现RAID功能保护数据,但通常RAID卡在稳定性和功能齐全性方面比不上存储控制芯片,更有些厂商从价格考虑,购买那些价格便宜的RAID卡,不但容易坏掉,而且功能不全。“比如,3Ware的RAID卡功能很全,而且稳定性好,但价格接近1万元,有哪个存储服务器厂商会采用?他们从成本考虑,多数会采用几千元的RAID卡,肯定造成稳定性差的后果。”该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