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中国官司还没完。虽然与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纠纷刚刚尘埃落定,但这个希望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地的行业巨头将不得不继续“应战”。
近日,江苏雪豹日化有限公司与苹果对簿公堂,前者称苹果几年前发布的一套操作系统侵犯了自己注册的“雪豹电器”商标;无独有偶,上海的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也已向法院提起专利诉讼。
与深圳唯冠的纠纷,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客观地讲,由于苹果公司的显著地位,以及它的产品在当今市场的受关注程度,任何与其有瓜葛的新闻恐怕都很难让人忽视。那么接下来呢?从商战的硝烟下我们又能看到什么?
从本质上说,这些中国企业与苹果的诉讼,看点并非以小搏大,而是一场关于规则的博弈。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任何参与者都应该遵守当地的游戏规则。深圳唯冠就运用中国的商标法,成功“咬”了一口大苹果;苹果则为自己对中国市场规则的疏忽,而付出6000万美元的代价。事实上,作为一家以创意为生命的企业,苹果本身也是市场规则的捍卫者,它非常擅于运用规则来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利益,并赢得发展和壮大——20多年来,为了那个缺了一口的苹果标识、为了各种技术专利,苹果不惜与各种对手对簿公堂,与诺基亚(微博)、HTC、三星(微博)、微软、英特尔(微博)这样的“大块头”均交过手,乃至业界戏称,苹果是“法庭邻居”……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企业“大战”苹果,至少说明,我国的企业已经开始学会运用规则维权了,也懂得关心无形资产的价值了。
但硬币的另一面,恐怕也值得人们深思。
企业运用市场规则的武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如同深圳唯冠般的胜利,恐怕也并不值得盲目乐观。
退一步说,即便苹果将它的平板电脑换个名字销售,恐怕还是照样有消费者愿意买单;而唯冠即便仍手握iPad商标,但没有技术、没有产品,仍构不成它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无形资产的价值从何而来?企业的生命力究竟何在?应该说,正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加之完美的产品设计、推广和运用,才赋予了一个商标、抑或一项技术真正的市场价值,这才是企业真正的生命力所在。苹果的神话,是建立在技术创新之上的。否则,即便你有能力注册全球的商标,并可以利用规则叫板大牌,恐怕也无力催生真正有影响力的产品和市场价值,更遑论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仅能收获点蝇头小利而已;即便你有能力给别人大量代工生产,但仍将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分到的仅是人家碗里的一调羹……因此,与其从别人的饭碗里抓饭吃,还不如埋头种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 “苹果”,创造出自己的核心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企业懂得运用规则维护权益,那是好事。但与“咬”到大苹果相比,值得用心关注的,的确还有很多。
转载链接:http://news.ccidnet.com/art/945/20120716/4053241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