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直面挑战
华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院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学校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有53个研究所(中心)、8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2个省部级研究基地。近年来,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800多项。随着华东理工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计算平台能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科研项目范围的拓展,使得各学科分别购置计算设备的资金成本和人才成本不断增加,并且造成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并不便利,无法丰富科研项目研究。
为此,华东理工大学决定开展高性能公用计算平台建设,以满足材料设计、催化剂设计、药物设计、计算生物学、流体与固体力学计算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相关学科科研的发展。
受益高性能计算平台
在做出选择之前,华东理工对国内其它高校计算平台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比较与衡量,从系统稳定性、性价比、可扩展性等方面考虑,最终选定了基于64位AMD皓龙处理器的曙光4000A服务器。
华东理工大学以化工类专业闻名,在日常应用中必然涉及到大量化学计算,而高性能化学计算对处理器性能要求较高,32位处理器因其寄存器和指令集满足运算需求的能力有限而显得捉襟见肘。而在工作频率相同的情况下,64位AMD处理器因为所需指令少、拥有更大的可寻址内存,当面临大量的数据流时,处理速度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AMD皓龙处理器的架构具有明显的优势:集成内存控制器和超传输总线技术的采用解决了CPU访问内存及I/O的瓶颈,使内存控制器与处理器核心以同样的频率工作,内存与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不再需要经过北桥,有效地降低了传输延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公共计算平台需要满足多个计算进程同时运行的要求,而AMD处理器采用集成内存控制器和超传输总线等技术,它可以在内存控制器、磁盘控制器以及PCI总线控制器之间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能够支持曙光服务器恰到好处地完成多任务的同步处理,将分散操作集中到同一平台上运作。此外,64位AMD皓龙处理器在明显的价格优势之外,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它可运行 32 位和 64 位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既保护了现有 IT 基础架构上的投资环境,又使它们可轻松地移植到下一代 64 位计算环境,使投资的收益最大化。
创新高科技成果的基础
自2006年3月起,这一项目开始在华东理工实施,计算节点上共用了116颗皓龙848 CPU、12颗皓龙875 CPU,在登录、管理、存储节点上运用了8个皓龙248 CPU。在整个计算平台架构过程中,AMD皓龙处理器显示了其良好的适应性,顺利地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建立。新计算平台于2006年4月初完成,截至5月上旬,华东理工就在服务器上开展了大量的软件调试工作。相关负责人员对新系统的反应速度较为满意,认为基于64位AMD皓龙的曙光服务器在维护方面也更加便捷。而且,AMD皓龙在稳定性方面亦有不俗的表现,有力地支撑着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持续运行。
华东理工建立的统一公共计算平台,为材料科学、信息科学、数学、化学化工、生命科学、物理等多学科提供计算服务,不仅能降低各学科分别购置设备的资金成本与人力成本,提升计算效率,更能拓展科研项目范围,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创造便利条件,丰富教学资源。基于64位AMD皓龙的计算平台支持大数据量的处理需求,提升了教师对科研资源的满意度,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华东理工还将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计算平台的扩充建设,为今后承担更多的科研课题,创造更多高新技术成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