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云计算”对反病毒软件发展的影响
2008-12-21   

“云”就是基于网络的拥有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群。“云计算”是“网格计算”的发展,区别于“网格”利用各客户端的空闲计算能力运算,“云计算”则是由统一的计算机群完成计算,而客户端只要能收发信息就行。也就是将所有的数据和计算通过网络让庞大的计算机群完成,而自己只需要屏幕和键盘输入指令和获得结果。

优点:容量无限大,计算能力超强,对客户端要求很低,不管硬件、软件都不需要维护更新等。(还有很多现在凭空想象不到的优点。)

缺点:对网络太依赖,“云”如果发生问题,影响会很严重,而且客户端与“云”之间的数据传输也容易受到威胁。(这些都是我凭空能够想到的。)很奇怪,目前为止网上对云计算的评价大多是正面的,我很不解!当然目前云计算只是刚刚开始,等云计算时代正真到来,我能想到的那些“问题”一定已经被“专家”解决了!

言归正传谈杀软:

由于与“云计算”的定义不符,所以现在反病毒厂商所称的“云计算”,更应该称作“云-端计算”,就是“反病毒厂商的计算机群”与”客户端(用户电脑)”之间的互动。

其实这种互动很早就开始了,反病毒厂商的病毒分布地图,以及病毒流行排行榜,就是通过反病毒软件上报的。        

而后发展成为白名单的比对,如金山和趋势的互联网认证技术。当然联网认证不算是“云-端计算”只能算是“云存储”的一种应用,也就是白名单太大,更新太快,不方便加入客户端,于是在“云”中存放而已。       

这里不得不提PC Tools的行为判别,当对PC Tools的提示做出选择后,软件会将这个行为传回数据库,作为他人判断同样行为的参考,虽然由于使用者本身认知的误差,容易造成误判,但就技术而言,实现了“云”与“端”的互动。

目前熊猫2009beta与McAfee8.7ibeat标榜使用“云计算”技术,不过他们都没有脱离特征码比对以及本地病毒库的升级,因此仍然算是“云-端计算”。就效果而言,不管是我自己使用熊猫2009的感受,还是AV-C对McAfee新技术的测试,查杀率都有明显提高(算是启发),当然误判也相应增加不少,且耗时惊人。(不过都还在只是测试版)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这个技术的实现方式。由于没有找到官方正面的说明,因此以下是我个人对熊猫与McAfee目前使用“云-端计算”模式的揣测:

当前不可能把每个扫描的文件都传去“云”中分析,所以仍是传统的扫描方式,只是尽可能的提高引擎的启发或是直接报壳,然后发送可疑的文件去"云"中分析,把判定结果回传。(以下纯猜测)小型可疑文件方便传送分析,如果是大型可疑文件,以目前的网络与技术,几乎不可能实现,所以能做“云-端计算”的文件应该有一些过滤。而大型可疑文件的安全性,则需要通过他们的HIPS进行防护。这方面熊猫与McAfee的实力都不错。(商业角度的假设)他们急于使用这项尚未成熟的技术,是由于当前在特征码扫描为主的环境下,病毒样本的收集一直处于劣势,所以急需加入新的技术提高产品的性能,以增加竞争力。

最后说一下很多网络安全套装都配备的反钓鱼与web分级功能,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云计算”。在访问网页的时候,软件把URL传去服务器核对黑白名单,如果名单中没有资料,立即进行威胁扫描然后把结果传回客户端。这就是一整套的“云计算”,而用户端只是需要发送URL和接收结果。(不是每款软件黑白名单中无资料的都会立即处理)     

总结:“云计算”始终是发展趋势,而“云计算”时代真正到来后,客户端也许就不需要反病毒软件了。但在这漫长的过渡期,反病毒厂商使用“云计算”既是被逼无奈,也是发展方向。由于“云计算”基于互联网,所以对网络的要求相当高,而这也就成为现阶段反病毒厂商除“云计算”技术以外的一个瓶颈。不过目前这项技术才刚刚起步,相信正式商用的时候,即使技术本身未完善,也应该会找到一个安全与效率的平衡点,因为这项技术暂时还是辅助传统杀软扫描的一个手段。


热词搜索:

上一篇:有关云安全的五大问题和解答
下一篇:瑞星“云安全”(Cloud Security)计划白皮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