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IT业圭臬
IT界绝对不稀缺概念。然而,大浪淘沙,缤纷标准中能被奉为圭臬者寥寥无几,诞生自英特尔的摩尔定律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佼佼者。历经40余年的反复校验,摩尔定律已然升至“共识”的境界。它如同标尺,为半导体业界努力遵循,并在技术人员的心血浇灌下,焕发着强大生命力。
刘保华:最近关于摩尔定律的讨论很多,比如有人提出量子计算机的出现可以保证摩尔定律持续有效50年。您在美国曾经当面与摩尔交流过,您个人怎么理解摩尔定律的内涵与沿革?恪守摩尔定律,会不会影响到英特尔的创新步伐?
杜江凌:我在美国与摩尔聊天的时候,有两点体会最深。摩尔当时发明这个定律时,初衷并不是为了真正发现一个物理规律。当时在晶体管上做集成电路已经出现了,但电子管还是牢牢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人们都在怀疑,晶体管怎么能打败电子管?
摩尔一直在想,如果有这样一个理论,让人们知道晶体管发展非常快,随之成本也就降下来了,这样会让业界增强晶体管是能取代电子管的信心。他画了一个草图,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起先是32个,下一次是64个,再一画,他发现每12个月翻一番。他要把这个规律发表出去,给IT从业者打气,于是摩尔定律就诞生了。
后来,英特尔工程师就用创造力一次次来维护,证明晶体管确实按照摩尔定律发展。与物理定律始终为真不同,摩尔定律是靠人的信念来实现的,它使得业界越来越兴旺发达。这么多年来,摩尔定律被英特尔奉为真理,成为了创新血液中的一部分。
如果半导体发展停滞了,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来实现刚才谈到的应用,为了实现就必须要让摩尔定律继续发展下去,摩尔定律是支撑我们这些人的愿景,这是一种强烈的信念。
刘保华:的确是这样,摩尔定律为业界展示了非常令人鼓舞的愿景。但能够支撑这个坚定信念的一定是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技术发展会怎样支持摩尔定律持续发展下去呢?
杜江凌:我们熟知的摩尔定律是摩尔当时基于硅材料做出的判断。目前,我们也在半导体制造上尝试其他材料。事实证明,使用纯粹的硅,在32纳米制造工艺时就会产生难以冲破的瓶颈。因此英特尔在硅材料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金属,即基于铪元素的高k介质,这使得漏电问题马上解决了,功耗也随之降下来了。
今后10~20年中,材料的可变化程度会越来越小,越往后花费在取代材料上的研究成本就越高,但随着技术不断演进,总会有先进技术来确保半导体向前发展,业界会努力证明这一定律为真!
还看中国
从最初形成,IT行业就打上了开放、合作与分工的烙印。然而世界终究是平的,研究的“国籍”也正在随之淡化。如今,ICRC已经成为英特尔研究体系的中坚力量,技术上它是十足的耀眼明星,合作上它践行汲取与反哺。ICRC发展史折射出的是国内创新环境的嬗变。毋庸置疑,中国成了全球舞台,中国创新也必将辉映世界。
刘保华:ICRC于1998年成立,已经快成长10个年头了。它目前发展状况如何,在全球研究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杜江凌:英特尔从事研究工作的有1000多名员工,占到全公司员工总数的1%左右。在中国,ICRC目前有80多名员工,占到了英特尔研究人员的近1/10,是英特尔除了美国研究中心以外最大的研究团队。
ICRC的研究完全是为英特尔整个创新研究服务的,是全球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进行的项目都是比较前沿并且非常重要的技术,现在英特尔有四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中有两个是ICRC的研究重点,一个是万亿级计算,还有一个就是无线宽带。在研究方向中我们占到了一半,占了很大比重。
刘保华:在研究—开发—制造三个阶段当中,ICRC进行的是研究工作,处于最前端,真正研究的成果与产品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您怎么看待自己从事的工作?英特尔总部对ICRC又是基于什么标准来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