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仅仅是为了达到上市规定的要求吗?或许,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和态度。
经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下称“萨班斯法案”),7月15日终于要挥起大棒,对不符合规定的海外公司和中小型美国上市公司施以重击。
萨班斯法案俨然成了赴美上市的“拦路虎”,国内企业不得不积极采取对策。已在美上市的国内企业百度、搜狐等CEO和CFO们正在为达标忙得不可开交,而不少正欲赴美上市的企业也纷纷驻足,甚至有不少企业放弃赴美,转投他国。为什么一条加强企业内部IT治理的法案会击碎CEO们的美国上市梦?
据了解,404条款是萨班斯法案中最核心的一个条款。条款规定:在美上市企业,要建立非常细化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对重大缺陷要予以披露。该条款涵盖企业运营的各个领域,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系统以及CIO们都是极大的考验。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达成404条款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花费就高达3000万美元,而美国的某些大公司仅在第一年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平均成本就高达430万美元,有关专家指出,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投入可能会更高。
也许有企业并不愿为此投入太多的财力和人力,哪怕是搭上放弃赴美上市梦想的代价。难道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仅仅是为了达到上市规定的要求吗?或许,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和态度。
国际著名研究机构Gartner早在2002年10月就提出“实时企业(RTE)”的概念,企业可以通过使用最新信息,在关键的商业流程中消除管理和实施中的延迟,从而提高竞争力。萨班斯法案的要求与RTE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尽管手段不同,但对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却都起着同样积极的作用。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萨班斯法案更像是对企业信息化的一种强制性推进。
尽管被动执行远不如自己主动让人感觉更舒服,但是,强制执行的效果有时反而更为显著。有多少国际巨擘的成功不是被逼出来的呢?商场如战场,各种市场竞争、政策法规、内部管理等客观因素,都逼得企业一步步走向正规化。
萨班斯法案是一项美国股市监管的严厉法令,同时也是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器,逃避不是办法,练好内功、加强内控才应是企业的最终目的,最终的受益者也将是企业自身。
68476636-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