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国联通关停了近2000家连锁网吧,联通数据与固定业务部总经理将原因直指网间结算费用,甚至在公开场合质疑现有网间结算体系,称“只要互联网间结算政策不调整,联通和其他弱势运营商的互联网业务就无法抬头。”此后不久,铁通在全国六个省近千家网吧也陆续关闭,并把原因同样归结为受网间结算问题的影响。理由是“由于支付的网间结算费用远远高于网吧接入服务的进帐,在05年底铁通就已决定停止向网吧提供接入服务。”
当时就有坊间传闻称信产部拟将互联网结算价降15%,并已经完成初步征求各企业意见的工作。不过仔细计算一下,从建设互联网交换中心到现在已经6年多的时间了,这其中信息产业部曾四度对互联网网间结算办法进行改革,不能说对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的互联互通及结算不重视,可谓是与时俱进,适应形势。
由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拥有全国性的互联网骨干网,一些互联网运营商需要与之进行网间互联,需要按网间数据通信速率,向两家固网运营商支付结算费用。所以2005年虽然实施了新的办法,对结算方式和资费进行调整,但仍然要求各家单位对电信和网通单方面结算,资费虽然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实际费用有小幅下调,没有起到实质效果,在实行不足一年半后重新改弦易张。
不过此间曾有消息称,9月8日,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曾主持部内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关于“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瓶颈的阶段性解决方案”,提出下调NAP点结算价格15%,吸引流量,以此间接实现直联价格的下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互联网的接入90%集中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手里,而其他3家电信运营商(卫通有资格但不经营)只占5%市场份额,剩下则是一些更小的盈利或非盈利机构。但两家固网运营商的市场地位应该说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的,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并非天然垄断,因为当年获批从事这一业务的同行多达10个,但大浪淘沙,只有真正的英雄能笑到最后。
而业界普遍的一个错觉就是中电信和中网通实行互联网领域的双寡头垄断,并称一直以来两家运营商互不提供转接服务,其他互联单位必须同时与两家互联网互联才能实现资源互通,没有形成有效竞争。国内互联网结算体系实际上由电信、网通两大运营商把控,不仅导致国内结算价格数倍于国际结算价格,网间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研读一下信产部此次发布的新办法和互联网交换中心的职责,就不会感觉这是企业行为了。因为有国家三大互联网交换中心存在,且目前容量“足够用个两三年没有问题”,两家固网运营商的骨干网实行互相转接显然不符合信产部的规定,而且也不利于企业发展业务,两家已成为竞争对手的企业何必多此一举,出力不讨好呢。而且交换中心本身就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固话运营商利用市场机制运作企业行为也不应倍受指责。移动、联通、铁通自己不建网,却只想获取物美价廉的带宽资源,只能是一厢情愿。
目前,两大固话运营商所经营的全国性互联网骨干网使其基本上成为了中立的互联网管道提供商。由于电信运营商主要收入来源于用户的接入费用,大量与内容相关的收入属于ICP或者增值业务提供商,如果在互联费用再没收入,运营商就没有积极改造网络,随着网络应用的增加,国内跨网访问不畅的问题有可能再度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