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网络社区改变人际关系网
2007-08-06   互联网周刊

37岁的周鸿祎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中的幸运儿。他创立的第一个公司以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雅虎。周本人向来以叛逆和挑战商业规则著称。

  如今这个商业怪才看起来已经深陷网络社区中无法自拔。爱好模型的周鸿声称自己业余爱好的朋友全是在网络社区中认识,而其收藏的模型都是通过社区中朋友的建议来购买。不仅如此,周鸿目前是社区搜索公司奇虎网的董事长,这个专注网络社区的公司总共已经获得了4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网络社区不完全是线下社区照搬到网上,因为生活中的线下社区没那么多。而且在网上你可以同时参加完全不同的社区。一个人在某个社区中可能是德高望重的版主,在另外一个网游里他也许是一个强盗,或许他也会去扮演一个怪物。”周鸿说道。

  然而周并不是当下中国网络社区中的典型用户,网络社区中更加主流的用户是那些25岁以下的年轻人。据市场调查公司iResearch的数据显示,43.2%的网络社区用户年龄在18~25岁,而25.7%的网络社区用户年龄在26~30 岁,18~30 岁的用户占了调研总体的68.9%,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网络社区用户30岁以下占了绝大多数,而又以18~30岁为主。 

  新新人类与未来社区 

  1998年,南京动力交通学校计算机系青年教师刘琥创立西祠出于以下的想像:我想应该做这样一个网站,有很多山头大家伙儿去抢,谁抢到山头谁就占者为王。感觉像响马一样有了个山寨。后来“响马”成了刘琥的网名,而西祠则成为中国最知名的网上社区之一。

  当时觉得社区好玩的响马很快促成了西祠的第一次网友聚会,但只有几个网友参加。一个月之后,当响马再次组织聚会的时候,参加聚会的人数已经达到了50人。这是西祠8年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以整个社区名义的聚会。

  但响马突然发现这样并不好玩了,爆炸般增加的聚会人数让响马无法再组织聚会,而且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引起了他的担忧,“当一个社区有十几、二十个人的时候,大家相互之间能够很清楚的叫出名字,但是如果增加到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的时候是没法相互叫出名字的。当你在跟一万个人交流的时候,你不是在交流了,你是发言,这个时候交流是没有价值的。”基于这样的担忧,响马一开始就允许网友自由设立新的社区版块,并在制度上打压一些大的社区版块,扶持一些小型社区版块。如今西祠有十几万个不同种类的社区版块。

  在响马探索群体社区的网络实现模式的时候,个体对于网络的参与已经在发生超乎想象的变化。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40多岁的父亲在给自己十四岁的女儿安装完聊天工具QQ之后,发现女儿QQ上显示的好友有400人之多。“我在她这么大的时候,最多认识班里的几十个同学。而我工作这么多年的积累,我的msn上才有不到200个好友。”这位父亲深刻感受到了与年轻一代之间的代沟。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在网络社区里面,可以不受家长和现实社会的约束率性而为。在一家名为爱情公寓的婚恋交友社区,年轻人不光可以谈情说爱,甚至可以在这里实现“网络同居”。

  网络社区打破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藩篱。正是由于网络社区的便利性,让现在的年轻人建立关系的成本越来越低,而同时断绝关系的成本也越来越低。社会学家Levinger认为一个人的关系网中有重度关系和轻度关系之分。而网络社区实际上已经开始改变年轻人关系网的结构:越来越少的重度关系,以及越来越多的轻度关系。

  “现在大家互相交往的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厌倦太深入的交往,像重度交往的社区开始退场,反而轻度交往的社区在提升。最典型的就是股市网络社区,社区中成员谈论的仅仅是股票的买和卖,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想认识谁,谁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股市里投了多少资金,谁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亏了多少钱,谁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挣了多少钱,他们只想轻度的交流。”土豆网总裁王微认为,如今是轻度网络社区的时代,而其创立的土豆网也是一个轻度网络社区。

  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十几岁的孩子,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的关系网结构也在发生改变。正如上述那位年轻的父亲所发现的那样,他的msn上也同样有接近200个好友,实际上他的关系网结构也悄悄的改变了。如今,一个普通的商务人士可以在一个叫若邻的商务交友社区上,轻而易举地和数十万个商务人士建立某种联系。

  这正是网络社区给现代人带来的祸福未知的改变之一。

  非营利性机构伯克那基金会领导人玛格丽特·惠特利说过一段让人深思的话,“通常,归属于某个社区就意味着要牺牲掉个人的自主权利。乍看起来,互联网似乎是新社区的源泉,可是这种群体也不能解决社区的悖论。这种电子连接的世界很大一部分作用就是建立更坚固的边界,把人彼此隔开。” 

  社区的进化难题   

  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城市一直是无数人的梦想之地。而大多数想要逃离的就是那个一成不变的乡村社会。

  在德鲁克看来,乡村社会里个人对于社区是没有选择权的。无论是家庭、宗教、社会阶层或者社会等级,个人所处的社区总是一种既成事实。这样的现状导致乡村社会的流动性微乎其微,即便有也大多是向下流动。而城市里人与人互不相识意味着社区的缺失,而正是因为没有社区的存在城市才提供了向上的流动性。

  但社区缺失的城市显然不是一个应该长期存在的状况。“人类需要社区。如果社区不是具有建设性的,那么就会出现破坏性的黑帮社团。”德鲁克不无担忧地预言到。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开始将社区建设作为基本的国家战略,相继推出了各种不同模式的社区计划。但彼得·德鲁克在经过50多年的观察之后却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政府虽然在社区计划中付出了大量的资金,但是成果却少得可怜。这意味着政府不是提供城市社区的最佳人选。

  德鲁克开出的药方是城市社区必须由第三方的非赢 利性机构推出,而不是政府或者公司。

  对于正处在城市化高速进程中的中国而言,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也许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根据北京社科院的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北京市共有2514个社区,每个社区的人口在3000~10000人之间。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是,这些社区都是以地域划分,而不是需求。这似乎很难满足现代城市人对社区的要求。

  著名咨询公司KGC创始人马歇尔·戈德史密斯认为城市社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过去的很多社区,无论是地理的、宗教的、文化的、行业的、志愿者服务的还是兴趣的,都带有垄断性质,通常只有微不足道的竞争,或者根本没有竞争。这样的社区是要求型社区。然而未来几乎所有的重要社区都要激烈地竞争以争夺成员,因为它们都是选择性社区。”

  这种社区需求的变化对政府而言几乎是个没有答案的数学题。目前这种以地域简单划分的社区已经使政府的投入成本居高不下,如果按照现代社会难以计数的需求来组建各种社区,对政府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成本。

  就中国社区遇到的两个瓶颈而言,网络社区似乎是一个可能的答案。首先网络社区的用户已经达到6000万人,这意味着网络社区已经开始有规模地承担了政府的社区责任。一个独特的现象是,在国内比较成功的网络社区(如天涯、西祠)都是几乎没有商业化运作的网站,而猫扑作为商业化运作的一个典型案例则显示出衰落迹象。这似乎印证了德鲁克社区必须由非赢利性机构提供的论断。

  网络社区带来的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社区多样性以及成本的大幅降低。据iResearch的统计,截止2006年底中国共有60多万个网络社区,而且这些社区绝大多数都是以需求而不是以地域为特征。这意味着只要网民需要,就可以任意加入这60多万个社区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相对于各国政府对社区的投入,网络社区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天涯社区为例,这个用户超过千万的大型社区的管理员、斑竹、版副,其中除了极少数是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外,基本上都是网友义务提供服务。 

  西祠的完美社区试验   

  但网络社区一个根本的弊端在于,其目前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基于网络的,没有落在线下。“我一直认为西祠线上的所有社区都只是线下社区的复制或者延伸,或者联合的纽带。西祠一直在推一个说法叫做‘上网越久越真实’,我们更鼓励用户把线上的友谊发展到线下去。”响马一手创办的西祠是国内为数不多坚持推广实名制的网络社区。

  对真实世界的追求使得西祠成为国内与现实生活结合最紧密的网络社区。“西祠在线下有非常大的产业链,南京有一大批公司的生存依赖西祠。比如南京主要的照相师和婚纱摄影师基本上都在西祠,南京媒体的摄影、摄像记者都在西祠。此外像南京的酒吧、理发店、美容美发店、珠宝、餐饮等一大批的企业都在西祠招揽顾客。这形成一个非常独特的业态。”响马说道。

  如今这个略显富态的西祠社区创始人正在进行一个更为大胆的实验,将网络社区和现实社区做完美结合。

  作为南京市建邺区政府2007重点推进项目,2007年6月一个以“西祠”品牌命名的线下社区西祠街区在南京南湖地区正式完工。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品牌授权,按照西祠与开发商的合作协议,现实版的西祠街区将把西祠胡同线上一个消费类的商业版块“西祠大市口”的网络商家移至线下。网站上热门的电影评论版‘后窗看电影’就是西祠街区电影体验区的名字,西祠街区内的餐饮休闲区则以网站上“胡吃海喝”板块的名称冠名……这意味着,南京人可以在西祠胡同网站进行‘虚拟交流’,然后在西祠街区进行现实中的消费、聚会、交友等。

  而将西祠社区和西祠街区这两个线上线下主体连结在一起的就是一张名为“熊猫卡”的卡片。“熊猫卡”是西祠在去年11月份推出的一种可以线上线下同期消费的积分卡,会员通过消费积分可以兑换“西贝”。西贝是西祠胡同的一种虚拟货币,可以在大市口的网上商铺使用。与其他虚拟货币不同的是,西贝也可以在南京现实的商户中使用。

  一个网上社区能够和一个城市产生如此紧密的关系,这是西祠和南京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也是未来社区发展的最值得尝试的方向之一。但这场实验才刚刚开始,一切都是未知,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网络社区并非孤立存在。

热词搜索:

上一篇:CNET2007年上半年互联网产业十大新闻回顾
下一篇:未来商业的王者,还是敌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