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刘翰文:房地产行业信息化建设思路要清晰
2012-11-27   比特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房地产行业在国内的迅猛发展,经过房地产界的一批有识之士的实践,在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从2003年至2009年间,我国的房地产商可谓赚了一笔“好钱”, 整个房地产市场呈现投资总量继续较快增长、市场供需高位均衡、空置面积减少、资金到位状况良好的局面。

但是,今后呢?原来房产公司做事太顺,利润太丰厚,而且总是有银行给钱,房子总是卖得出去,没有压力。而今开发商普遍有忧患意识,因为土地越来越难拿,市场越来越规范,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竞争对手也越来越成熟。因而,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信息化正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从以往战术上单一解决某个环节的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全盘考虑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观念的改变

“虽然信息意识与金融、电信等行业相比还普遍比较薄弱,然而关于房地产信息化的话题已经不再是用不用的问题,而是如何选用的问题了。”一直与各房地产开发公司信息化部门负责人打交道的王先生对近年来开发商对信息化意识的扭转感触颇深,“以前,跟房产商接触时,我们讲的最多的就是信息化是什么,能带来啥好处。而现在,为什么要建信息化、信息化是什么,很多地产界的人都有了深刻而准确的认识。”记者观察到,在经历了多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期阶段后,投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做信息化建设来支撑几个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房地产业务,也已不再是深圳万科、大连万达等大型集团企业的专利,更多的本地中小型开发商也开始引进了信息化项目。

地皮、资金、客户资源像新三座大山一样牢牢的压在了开发商的头上。“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房地产行业逐渐从资本驱动、关系驱动、机会驱动、资本驱动、品牌驱动、客户关系驱动转变。这个时候,采用适当的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的配合这种转变。”长春星宇集团信息技术总工程师刘瀚文颇有感慨。

刘瀚文表示:“我们公司希望使用软件包含业务流程再造,这个流程应该怎么样来再造,怎么来梳理可以让公司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就希望在实施的过程中软件公司能给我们更多的建议。”刘瀚文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看信息化服务商是否了解、理解和解决客户的需要。他指出,一个公司信息化的成本实施需要软件公司与使用者共同的、积极的努力和配合。“各个公司的个性需求不同,如何既保证集团共性化的要求,又满足公司个性化的需求,这就需要双方的充分沟通。”他对合作伙伴在这方面表示满意,“我们接触这么久,我一直觉得他们始终是站在客户的立场去想,通过双方的不断沟通,将我的很多想法都放到了产品里面去,这既可以更好地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也让新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少走很多的弯路,实现一种共赢。”

信息化建设五步走

刘翰文表示:在今后的信息化工作中,需要五步走:首先,房产商更加注重信息化总体规划,不是单一的买套售楼软件就解决了,而是需要能使整个业务流程管理提升的全套解决方案;其次,房产商对核心业务系统的投资越来越坚决,盲目跟风投钱建网站、搞多媒体动画的少了,而是直接关注帮他们赚钱和省钱的系统,赚钱指的是营销管理软件,省钱指的是项目成本管理软件;第三,房地产信息化应用逐渐深入,比如前两年单一的售楼管理软件,到目前已经融合了客户管理、售后服务管理、广告营销,周边竞争对手调研等同样是销售软件,但箩筐里装的东西更多。应该来说,是在销售管理的基础上提供一揽子与营销有关的解决方案,深度明显变化。比如中星集团一开始只是采用了销售管理系统,后来又逐步扩大到售后服务管理、市场信息管理,目前正在考虑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项目知识项目成本管理起来。

第四,房产商加大IT专业人才投入,技术选型有了明显前瞻性。现在不会有公司纠缠单机版、 C/S、B/S,而首先考虑的就是跨地域、集约化管理,数据库选型大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大型数据库。如世茂集团,其在上海开发的世茂滨江花园和世茂湖滨花园销售业绩名列前茅,并且其在北京、福州、南京有多个楼盘运作,这样的公司必须集团化经营,才能解决异地售楼、多点管理的问题。

最后,在房地产信息化领域建设对象充分扩展,以前只是开发商,现在包括代理公司、中介公司和物业公司都相继进入信息化领域。开发商买了销售管理系统,代理商也要跟着买,这样数据才能融合。

刘翰文强调:目前房地产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基础业务系统、专业IT管理人才、网络与硬件环境、人员素质都存在缺口,一步到位的做法只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很难取得成功。因此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业务是企业运作的核心,以业务系统作为信息化的切入点,能解决企业当前的主要矛盾,而且实施周期短,成效显着,能为整体信息化建设建立基本的框架。日后在此基础上再实施辅助系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选择信息系统不宜采取两个极端:采用标准产品或者完全度身定制的做法,因为房地产业的系统带有较大的专业性,完全度身定制投入大、周期长、效率低,而且受到自身知识与经验的局限。同时,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和业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标准产品也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房地产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要以成熟产品为基础,进行量身定制。#p#副标题#e#

双项服务取决客户

消费者才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资源,良好的客户关系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而,除了和造房、售房相关的业务系统,CRM正逐渐成为房产信息化应用的新宠。一套房子从开盘销售到最终签约可能前前后后有几十个人看过,但一般来说房产商能掌握的数据只有最终的户主,而另外擦身而过的数十人的资料却无从掌握。而这些可能是房产商未来的潜在客户。

CRM在房地产行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突出管理潜在客户,变狭义的客户关系为广义的客户关系--突破来访来电、定单签约等传统管理要点,强化客户调查信息、客户参观记录、客户购买记录、客户活动记录、会员积分管理客户投诉处理等全面客户档案。同时,变被动营销管理为主动营销管理--结合各种客户关怀手段,立体主动进行客户关系维护;变静态数据统计为动态决策分析--引入先进的分析模型,对客户相关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辅助决策。适合房地产行业的CRM软件应该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标准、及时的服务,同时房产商也可借助IT技术大幅度提高客户服务工作的效率,并使服务的外延得到扩展。更为有效的是,房产商还可利用会员制管理、积分制管理来建立并积累客户资源,并将所有业务流程围绕客户展开,将对客户事件的管理贯穿系统的主要应用。

刘翰文表示:“在此表示的双项服务指的是软件开发商对我们的服务和我们对消费者的服务,我们既是消费者,也是服务者,这样的角色不好扮呀!”

信息建设思路要清晰

刘翰文表示:为了选择一款合适的办公自动化软件,星宇集团领导亲自选型。从企业长远的发展与现实的需求进行了统一分析和综合考虑,根据综合的因素有的放矢的选择软件产品,避免软件功能的浪费和不足,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星宇房地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经过信息部负责人网上多方查找、求证和筛选,用友软件房地产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从众多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产品中脱颖而出,其取胜的秘密是用友软件房地产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以OA办公自动化为基础平台,在平台上不仅搭建了日常办公、公文流转、人力资源管理等OA的功能,而且还有房地产行业的专业模块资金审批、项目管理、售楼管理等,该平台具有超强的扩充性,可以根据企业的实现需求不断扩充新的模块和功能。这些特征正符合星宇领导的选型标准。

传统的软件公司的实施的方案就是把软件安装上,对系统管理员进行产品的培训,而星宇采用了专业的咨询的方式来确保系统的成功上线。用友拥有几十家房地产成功的案例,拥有丰富的房地产行业实施的经验,用友根据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和星宇的实际情况,把项目的实施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流程,用友专职行业咨询师协助星宇信息部人员对集团各部门进行实际的业务流程调研和摸底,以便实现部门内和部门之间的流程的规范和协调。

第二阶段:系统初始,技术支持人员根据实际的调研流程结果与星宇信息部人员一起进行系统的设置和数据的初始,通过一周的时间让整个系统正常的运转和应用。

第三阶段:培训维护,咨询师对星宇信息部人员进行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应用的培训,并且协助信息部人员对整体集团用户进行系统应用的培训和指导。让使用人员很快就能够熟练使用软件的各项功能。通过分步实施的方法使用友软件房地产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顺畅的融入到星宇日常办公中。

个性需求衍生个性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房地产行业在国内的迅猛发展,经过房地产界的一批有识之士的实践,在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大部分房产开发商还停留在引进设备、搭建软件平台基础上。而万科、和记黄埔等大型房产公司已经过渡到可以把房地产业的经营主体紧密联结在一起,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业务过程和各职能过程集成为一个综合的信息管理系统,给管理者提供一个通畅的了解企业、项目情况、发布管理决策的平台。

“目前在技术上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关键是目前很多信息化服务商对房产行业的业务理解深入度不够,而开发商又不能提供准确的需求分析。”刘翰文有些抱怨,现在的问题已不再是向用户宣传灌输理念,而是交流,将用户的使用需求与系统结合起来,前几年,是用户适应IT厂商开发的系统,现在,用户要求系统贴近他们的日常使用。房地产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自主的声音越来越强。

虽然房地产企业对信息化的认可度再加强,然而新的问题则是部分人将信息化的作用夸大了,认为什么信息化能解决公司的全部问题。这是很多用户的想法,譬如说,某公司做好了工程进度的目标成本,却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其它因原因产生了一笔额外费用,他们不认为这是工作环节和管理思路的问题,而认为这是系统造成的数据误差。由于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平衡,针对不同用户,信息化服务商应提供不同的应对策略。

热词搜索:

上一篇:Gartner:2016年至少70%云服务提供商将被淘汰
下一篇:CIO关注的五大创新思路 为企业增值提供推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