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磁盘与磁带如何选择?
2007-07-28   网络

磁盘和磁带各有优势,不同的用户适用不同的方式,极力宣扬任何一种技术的绝对地位都和各个厂商的小算盘有关。只有因地制宜,综合两种技术的优点,扬长避短,根据用户具体情况提供最适合的方案,才是解决备份问题的根本办法。

VTL的缺点在于,目前来讲价格还相对高昂,但是相信随着磁盘技术的发展,这一点很快就能解决。

多少年来,备份市场一度是磁带一统天下,尽管存在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但其低廉的存储成本仍使磁带稳居数据中心备份的第一把交椅。近年来,随着磁盘价格的不断下跌,尤其是SATA盘的出现,使得基于磁盘的备份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大有取代磁带备份的势头。这令许多管理员感到安慰:终于可以有更多选择了。

理性选择备份手段

那么,磁盘备份是解决备份问题的灵丹妙药吗?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磁带备份,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磁盘备份呢?

作为传统的备份手段,磁带备份存在很多缺陷。首先,磁带库和磁带驱动器都是机电设备,不可避免地普遍存在机械故障率过高的特点;其次,磁带介质本身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温度、湿度以及粉尘、电磁等的影响,虽然理论上金属磁带使用寿命很长,但实际操作中卡带、绞带是频发的问题;另外,使用磁带的过程需要过多人工因素的参与,不但导致高昂的人工成本,也引入了诸多人为的不安全因素。根据美国存储杂志的统计,磁带备份中,40%~60%是失效的,其中大部分原因是人为因素和机械故障造成的。这也导致了使用磁带备份的维护成本很高。根据业内人员的统计,每年维护费用要超过购买费用的10%以上,几年下来相当于重新购买一台设备。

磁盘备份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高性能。目前市场上主流的SATA磁盘吞吐速度高达150MB/s,而SATAⅡ更高达300MB/s,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型数据中心在备份时间窗口方面的压力,而目前最快的LTO 3磁带驱动器也只能达到80MB/s的速度。另外,磁盘作为全密闭的电子设备,故障率要远远低于磁带设备,不但降低了维护成本,也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磁盘备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次性投入仍然居高不下,但是如果考虑磁带设备的维护成本,以总体拥有成本(TCO)进行比较,磁盘备份的成本并没高出多少。据StorageExpo 2005和Overland Storage的调查显示,87%的被调查机构在将来的存储规划中,会采用磁盘到磁盘到磁带(D2D2T)的备份结构。

但是无论如何,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只有磁带设备才能实现数据和读写设备的分离,才可以无限地扩充容量——只需要购买磁带即可。这决定了磁带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退出备份的历史舞台,用户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选择采用磁盘还是采用磁带做为备份手段才是上策。

磁盘磁带各取所需

一般来讲,如果用户的备份数据量不大,或者时间窗口非常宽裕,可以选择磁带备份。另外,希望将数据异地离线长期保存的用户,也应该选择磁带备份。磁盘备份一般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特点是数据量大,而备份窗口相对较小,所以对备份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很高。这种用户一般会选择将磁盘设备做为一级备份目的地,以便于快速、稳定地完成备份任务,然后再将备份到磁盘的数据中需要离线长期保存的慢慢迁移到机械带库中,这种磁盘和磁带配合的做法结合了两方面的优点,有效提高了整个备份系统的性能,同时也将磁带备份的种种缺陷从一线工作中隔离出去。

还有些用户,备份数据量大,数据生命周期比较短,这时候可以选择全磁盘的备份方案,即用一个磁盘做备份,后端不再配合磁带设备,而是在异地放置一台同样的磁盘设备做远程复制,以实现异地离线存放的目的。现在,已经有很多厂家提供类似的解决方案,比如美国SEPATON公司,利用其S2100虚拟磁带库做为基本平台开发的称为Site2的远程复制应用,就可以实现这一点。还有些用户,他们需要经常进行恢复操作,或者恢复的工作量非常大,比如现在很多大型企业都采用了在线数据分析、在线数据挖掘等技术,这种业务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而且都需要从存档数据中恢复到在线系统中,而传统磁带库备份性能低下,恢复性能更是大打折扣,这时候就需要采用磁盘备份设备确保恢复的速度、安全性和可靠性。另有些用户在使用磁带备份的过程中,深受其居高不下的故障率所累,经常遇到发生数据灾难时无法恢复的尴尬,这种情况也建议采用基于磁盘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基于磁盘的方案实际上也分为两大阵营:普通磁盘和虚拟磁带库(VTL)。普通磁盘的优势在于价格相对低廉,使用简单。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一是使用文件系统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容易遭受病毒、黑客以及其他因素的侵害,二是容易产生磁盘碎片,影响备份恢复性能。VTL的优点在于,它使用磁盘模拟磁带流式数据格式,适合备份作业大吞吐量的特点,并且在备份软件看来和机械磁带库没有任何区别,可以方便地融合到用户现有的备份环境中,而基本不需要做改动或增加人员培训成本。

热词搜索:

上一篇:专家:留神数据恢复“二把刀”
下一篇:业务连续管理是真正的未雨绸缪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