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解析MPLS技术:融合路由器和ATM交换机(1)
2009-01-11   

 

在IPOA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了CIPOA(经典IPOA,即ATM上的传统lP)、LANE(局域网仿真)、MPOA(ATM上的多协议传输)、IP交换、CSR(信元交换路由器技术)、ARIS(集成IP交换技术)、TapSwitching(标签交换技术)、MPLS等技术。 这些IPOA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即重叠模型和集成模型。

集成模式既采用MPLS技术作为解决方案。MPLS是一种新的网络标准,此项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提出这种技术的出发点是把路由器和ATM交换机融为一体,从而提高IP包的传送速度,简化网络,并作为L3Switching(三层交换)技术的国际标准。

MPLS网络由标记边缘路由器(LER)和标记交换路由器(LSR)组成(如图1所示)。在LSR内,MPLS控制模块以IP功能为中心,转发模块基于标记交换算法,并通过标记分发协议(LDP)在节点间完成标记信息以及相关信令的发送。LDP信令以及标记绑定信息只在MPLS相邻节点间传递。LSR之间或LSR与LER之间依然需要运行标准的路由协议,并由此来获得拓扑信息。通过这些信息LSR可以明确选取报文的下一跳并可最终建立特定的标记交换路径(LSP)。MPLS使用控制驱动模型,即基于拓扑驱动方式对用于建立LSP的标记绑定信息的分配及转发进行初始化。LSP属于单向传输路径,因而全双工业务需要两条LSP,每条LSP负责一个方向上的业务。


MPLS网络图
一个数据在具有MPLS功能的网络中传递可由以下四步完成。

第一步:网络可自动生成路由表,因为路由器或ATM交换机可参与内部网关协议如OSPF/ISIS信息交换。LDP使用路由表中的信息去建立相邻设备的标记值,这个标准创建了LSP,预先设置了与最终目的地之间的对应关系,不象ATM永久虚电路,需要人工设置VPI/VCI,MPLS的标记是自动分配的。

第二步:一个数据包进入边缘LER时,它会被处理,决定需要哪种第三层的业务,如QoS和带宽管理。基于路由和策略的需求,边缘LER有选择地放入一个标记到数据包头中,然后转发。

第三步:位于网络核心的LSR读每一个数据包的标记,并根据交换表替换一个新的,这个动作将会在所有中心设备中重复。

第四步:在出口边缘的LER,除去标记,读数据包头,将其转发到最终目的地。

MPLS将IP路由和ATM交换技术紧密结合,既实现了路由器的智能,又利用了ATM交换机的高效硬件交换。ATM与IP的完美结合可以比任何一项单独技术更优越。

MPLS技术可以提高路由器的转发能力,从而提高整个IP网络的性能,并且只需在用户现有的路由器上进行软件升级,即可以完全支持MPLS技术,从而可以保证用户原有的投资。

MPLS解决方案,给ATM网络提供了智能的IP应用服务,这是与ATM/FR的传输业务有区别的。相比,IP-OVER-ATM的解决方案,将IP数据流和ATM数据流作同等处理,限制了实现端到端IP服务的能力。MPLS使业务提供商通过利用IP和ATM的属性,维持目前ATM和FR业务的营业额。同时,在同一网络上,提供商业IP服务,如Internet和ExtranetVPN来增加产值和利润。

MPLS只是多业务ATM网络的一项技术,网络运营商仍旧可以提供现存的FR,语音和多业务的ATM传输业务。通过IP+ATM平台,多种网络业务如IP、FR和ATM可以利用虚拟交换端口(VSI)技术通过一个单一网络支持。VSI是多业务论坛(MSF)的新标准,用于将二层交换与三层控制分开进行模快化设计,提高交换机的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虚拟交换端口(VSI)这种机制可以明确控制分配给每种服务的网络资源,因此每一个虚拟网络彼此独立。VSI可同时支持MPLS和PNNI以及其他控制平台,因为它允许在同一个IP+ATM交换机上同时运行不同的协议栈。

没有MPLS,IP经由ATM的传输就需要一个复杂的协议翻译过程,要把IP地址路由对应于ATM地址和路由,放入到ATM交换表中。在这种情况下,ATM网络需要PNNI路由协议、ATM地址解析协议(ATMARP)将IP网段映射到ATM网段中,然后通过NHRP实现网间路由。相反,MPLS省略了把IP地址和路由映射到ATM交换表上的复杂性,MPLS标记交换与ATM交换机交换信元机制相同。

通过MPLS,IP unicast和multicast信息与现有ATM体系相集成,使得服务提供商不但可以提供IP服务给用户,而且为日益扩大的Internet带来好处:通过将IP的优先级别与ATM交换机中的不同服务等级队列相映射,为用户提供端对端的QoS;每个MPLS优先级别的带宽分配都是可以任意调节的;通过Opticlass的带宽预定和分配功能满足用户对带宽,优先级别和时延的不同要求。

共2页: 1 [2] 下一页
 

热词搜索:

上一篇:解读CISCO与华为3COM路由器配置差别(1)
下一篇:网络与路由器故障诊断基础知识(1)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