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网络诞生以来,虚拟空间中弥漫的“蒙面人心理”,就让道德自律意识前所未有地弱化。如今,设立“虚拟警察”等整治措施,能否拯救日益严重的网络道德危机?
在网络空间,人们受到比现实社会更少的约束,有可能做出违背道德的不良行为。淫秽视频、六合彩等的迅速传播,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自由网民,并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社会。更可怕的是,制造和传播各种“网络垃圾”还给一些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几乎是无可救药地加速了道德沦丧。以网络为平台,若干此类的“黑色利益链”还在吞噬着许多人残留的道德意识。
眼下,整个打击网络淫秽色情的专项行动,面对的是庞大的黑色既得利益群体。令人忧虑的是,在网络道德危机的日益侵蚀下,不知有多少人已经迷途难返。
此前,“网络实名制”引发了强烈的争议,个人隐私等问题是争议焦点。现在看来,在网络道德危机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唯有从根源上遏制邪念的诞生,用“实名制”让网络回归“熟人社会”,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事实上,一些更为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国家,早已经开始推行“网络实名制”了。这显然是“虚拟警察”所无法取代的,我们应当对此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