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实名制将怎样冲击“博客世界”
2007-04-23   新华社

  中国互联网协会行业自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君佐近日证实:关于“博客实名制”的调研汇总已上交信息产业部。

  如果说“博客实名制”是网络监管的“亡羊补牢”,那么,依托实名制的“强心针”,能否有效遏制网络恶搞、揭私、散布虚假信息等网络“病症”?又能否使广大“博主”们的抒情“自留地”得到最大化的生存呢?

  抒情“日记簿”竟成“跑马场”

  博客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从明星到“草根”,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了博客大军之中。

  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到2006年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博客访问量达1.01亿。在博客作者中,活跃的博客作者有315万。

  据百度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1月3日,全球中文博客数量已达到5230万,博客用户数达到1987万,平均每个用户拥有约2.6个博客。目前,我国的博客服务商数量约1500家,博客作者规模已突破1800万,9%的用户每天写博客,29%的用户每周写1-3次,35%的用户每周写4-6次。

  博客的发展,也伴随着随意和不用负责印记的扩大化。“一对多”的属性,使由博客引发的负面效应不断产生。当千万网民开始一场博客“狂欢”的时候,问题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一位法学教授曾形象地表示:“国内的博客早就踏入法律雷区,就像一个个人垃圾场,如今的火爆是一种灰色状态的生存。”

  从商业到法治的艰难砥砺

  各大网站打着名人的旗号,开启了博客热潮的时代。一时间,芙蓉姐姐、木子美以及流行的名人博客开始相互争斗,平面传媒随之放大各种个案和特殊事件,从而使互联网一度成为“垃圾场”。

  当博客异化为炒作的棋子,成为传媒竞争和商业利益的工具,一场关乎网络监管的改革正在酝酿。

  2006年8月,信息产业部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博客研究组”开展“博客实名制”的研究,研究成果将提交信息产业部供决策参考。

  中国互联网协会行业自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君佐曾举出推行博客实名制的三大原因:博客实名制可以大大降低欺诈、诽谤、人身攻击等问题的发生几率;实名可以加快彼此身份确认,节省交流时间;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减轻博客提供商的压力。

  中国互联网协会宣传部部长戴炜也曾向媒体表示,实行网络实名制并不是要限制网民的言论自由,只是提倡文责自负,规范网络秩序。

  据“博客研究组”成员之一,千龙网博客频道副主编沈阳透露,博客实名制就是博客在申请注册时,须首先提供本人的真实信息(身份证或工作证或护照号等信息),经过认证核实后,获得博客户名和账号密码,然后再开通博客网页。

  而“博客研究组”提出的《实施博客实名制的若干建议》指出,博客实名制是实行“实名注册、匿名使用”的机制,采取前、后台分开的管理模式,以保持互联网的虚拟特征。

  博客实名制艰难启程

  有网友表示,实行博客实名制就是要求每个人都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任,这将防止某些人不负责地乱揭别人隐私,对网友的权利是一种维护,将起到净化网络空间的作用。

  但业内人士指出,博客实名制在操作性上面临众多博客主的信息登记的难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现在中国拥有博客的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如何对他们一一登记并保障信息的真实性本身就是一大工程。

  “博客研究组”成员之一于国富认为,“在注册博客用户的过程中,如果博客服务商对实名制睁一眼闭一眼,也必然会导致博客实名制难以推进。”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现有BSP(博客服务提供商)的《注册制度协议》尚不统一、规范,而按照博客实名制,它们必须重新修改。博客实名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提供虚假注册信息,而使监管进入一种尴尬的局面。除此之外,实名制的实施效果难以保证,由于博客网站的经营者过于追求商业利益,可能会不认真执行身份登记工作。这些都是实名制实施之后面临的执行难题。

热词搜索:

上一篇:实名制能否遏制网络暴力?
下一篇:博客时代呼唤实名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