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攻”之解说
1、整体认识。
浏览器劫持(Browser Hijack)是一种恶意程序软件,通过恶意修改用户个人电脑的浏览器默认设置,以引导用户登录被其修改的或并非用户本意要浏览的网页。大多数浏览器劫持者是在用户访问其网站时,通过修改其浏览器默认首页或搜索结果页,达到劫持网民浏览器的目的。这些载体可以直接寄生于浏览器的模块里,成为浏览器的一部分,进而直接操纵浏览器的行为。“浏览器劫持”的后果非常严重,用户只有在受到劫持后才会发现异常情况;目前,浏览器劫持已经成为Internet用户最大的威胁之一。
2、现象分析。
“浏览器劫持”的攻击手段可以通过被系统认可的“合法途径”来进行。所谓“合法途径”,即是说大部分浏览器劫持的发起者,都是通过一种被称为“BHO”(Browser Helper Object,浏览器辅助对象)的技术手段来植入系统。
而BHO是微软早在1999年推出的作为浏览器对第三方程序员开放交互接口的业界标准,它是一种可以让程序员使用简单代码进入浏览器领域的“交互接口”, 由于BHO的交互特性,程序员还可以使用代码去控制浏览器的行为,比如常见的修改替换浏览器工具栏、在浏览器界面上添加自己的程序按钮等操作,这些操作都被系统视为“合法”,这就是“浏览器劫持”现象赖以存在的根源。
二、“防”之细谈
这类现象确实难以防范,用户永远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只能通过一些设置与软件的应用,让这种影响减至最低。以下办法可供大家参考。
个别劫持现象的手动修正。
Windows登录窗口被劫持。
在注册表中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logon分支,然后将其下的“LegalNoticeCaption”和“LegalNoticeText”主键删除即可解决问题。
在网页中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里显示网页广告。
在注册表中打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enuExt分支,IE浏览器中显示的附加右键菜单都在这里设置,常见的网际快车单击右键下载的信息也存放在这里,只需找到显示广告的主键条目删除即可。
三、总结
浏览器一旦被劫持,就意味这你无法决定自己的电脑里将被存放进什么资料,这无疑存在巨大安全隐患。而如今的互联网络环境可谓处处是“浏览器劫持”式的陷阱,单凭普通用户被动的事后修正无异于亡羊补牢;更多的需要全世界互联网使用者把好公众舆论和道德走向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