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AI带来创新价值,华为称AI入主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正当时
2018-11-23   网络安全和运维

       2018年11月15日,以“聚云端,智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峰会在西安顺利召开,来自运营商、设计院、行业协会等近500位专家、客户出席了本次峰会。华为网络能源产品线数据中心能源领域总裁何波在主题演讲结束后,接受了媒体的专访。他指出在云时代的挑战下,AI技术将会改变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业。

华为,何波

       市场经常提到智能数据中心,什么是智能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如何做到智能呢?何波认为,数据中心智能要做到:自知,自调,自愈,然后自治。那意味着真正的智能,必须要利用AI技术。而AI普及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数据、算法、算力。而这三个要素恰恰是华为公司所拥有的天然基因:华为在全球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华为提供算法平台,将来还可以云化;华为基于芯片和AI智能计算,具备核心支撑能力。“现阶段数据中心能源领域还相对传统,依靠大量的人工和经验都达不到智能化的标准,如果能把华为公司强大的AI数据、算法和算力能够应用上,与传统的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相结合起来,可以掀起数据中心能源领域的一次革命,正当其时。”

       记者了解得知,华为希望AI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三个环节发挥重大作用:一是AI帮助节能,二是AI帮助运维,三是AI帮助运营。基于此,华为利用AI技术对数据中心进行了重构。

       首先重构供电系统。何波谈到华为的供配电系统怎么做能够达到最好的效益,以及最好的可靠性。过去供电的可靠性通常依靠硬件的堆砌来保证,但是运维人员无法探知电池的工作状态,健康程度,当然也难以预知电池的寿命。为了避免发生电池故障,往往用户动辄三五年就将所有电池更换一次。现在,华为通过AI的技术积累了大量电池运行的数据,然后再进行学习和分析,能够对它的健康度、寿命这些方面进行预测,提前告诉用户采取干预的措施,也能够把它们整个寿命周期的效益发挥到最佳。在记者看来,这种预测性的维护,就如同患者身边随时有医疗监测身体各种参数指标都能被分析出来,当系统提示病患可能会生病的时候,就可以建议病患提前采取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非常有价值。

       其次重构温控系统。在传统的水冷系统如何发挥它最大的价值,AI能不能给它带来能耗的降低,还有没有更多其他的创新手段?何波透露,华为廊坊数据中心华为AI专家与能源技术实施专家合作,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一直围绕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数据采集、清洗到分析,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没有增加硬件成本的情况下使用iCooling@AI技术,结合华为自研的温控产品,将已经建好的数据中心的PUE降低了0.1,一年节省的电费高达数百万,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同时将iPower、iCooling技术融入到DCIM产品,极大的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运维和运营效率,使能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TVO最优。

       再次,重构运维,能够更易用,以及更标准化,数据中心可以通过AI技术,让算力提升,数字化实现故障预测和自愈,并且帮助客户决策还有多少算力、能源、空间可以利用,提高运营能力,实现“有人”到“无人”、从“运维”到“运营”的过程。

       最后,通过L1和L2融合,打破边界,重构架构。从芯开始,我们节省每一次的计算,扩大客户的价值。

       通过重构数据中心来重构数据中心价值,实现开源和节流。从“开源”角度让同等投资更快上线,同等空间更多机柜,同等机柜更多算力;从“节流”角度同等IT功率更少能耗,同等规模更少故障,同等机柜更少人力。使能数据中心价值最大化。

       目前华为的数据中心能源业绩稳健增长,模块化UPS、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连续三年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微模块产品连续三年全国市场第一。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UPS集采里,华为占据第一份额。“在市场不断增长的过程中,让我们感觉最开心的不仅仅是业绩的增长,更多的是我们越来越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显而易见的是,华为能取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也离不开好的生态系统。据何波介绍,在数据中心能源领域,华为坚持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在产品销售方面,华为在运营商之外的产品销售是通过合作伙伴来进行的。"在这个生态中,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够承担各自的责任,并分享各自的收益。"如华为可以提供核心设备和软件,合作伙伴可以提供对应配套的产品,双方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为最终客户提供服务。

       何波坦言,重构、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商业成功,真正创造更多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华为网络能源产品线2000多名研发人员的使命!

热词搜索:华为 AI 数据中心

上一篇:湖北工业云(软通)平台正式发布 携手生态伙伴共建“云上”繁荣
下一篇:又一国产操作系统雄起,华为宣布采用,联手打造中国自己的系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