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Intel张敬:集装箱数据中心国内难发展
2010-08-17   网络

人们对计算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数据中心越来越多的被部署,针对各种需求的不同也诞生了很多特殊设计的产品,其中就包括集装箱数据中心。

最近一段时间集装箱数据中心越来越多的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中,其中就包括目前微软部署在芝加哥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集装箱数据中心有着自己的优势,类似于模块化的设计方便部署与升级。据了解,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研究院等用户开始关注集装箱数据中心了。

Sun的Blackbox是世界上第一套集装箱数据中心

集装箱数据中心就是一个可作为数据中心构建的标准模块,为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中心容量的扩展;同时,也可作为单独使用的模块,在企业主数据中心 之外建立独立的灾备站点,或用于军事项目、油气公司、大型活动的户外作业,是应对于企业级数据中心快速、灵活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外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层出不穷,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位于芝加哥隶属于微软公司,它就采用了集装箱式设计,在部署和扩充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但集装箱数据中心在国内似乎极少见到,目前部署集装箱的也仅有的世纪互联一家。国内与国外数据中心市场到底有何不同?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未来前景如何?集装 箱又存在不足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到了Intel企业解决方案服务部数据中心资深顾问张敬先生,让我们来听听专业人士的看法吧。

您对目前集装箱数据中心的看法如何?

集装箱数据中心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快速的布局。因为,在互联网行业里面用户的需求增长不是渐进的,比如一个网游公司要推出一款游戏可能会迅速的需要 大量的服务器进行布局,在短时间内要把布局做好,这个游戏所需要布局的大量的服务器在市场上去找能够快速解决的数据中心很难,一般是未来6个月才能交付。 比如需要一个200-500台服务器规模的话,很难说有一个现成的、合适的能够提供给你。因为你的需求和他给你预留的设施不一定匹配,他要根据你的需求定 制化的建设,这个建设是有周期的,这个周期一般在6个月,如果规模很大的话时间会更长。

所以,集装箱的优势体现在这里,产品都是非常模块化的产品,用户需要有足够大的计算量,需求马上上来以后,可以迅速的把集装箱数据中心交付出来。集 装箱数据中心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具有可移动性,就是在某一个地区搞一个什么活动,比如搞一个世博会,有地区性和时效性,就是这段时间需要,过了这段时间就不 需要了,或者就不需要那么大规模了。如果这个时候专门为世博会建立一个很大的数据中心,那么将来就要考虑这个数据中心的出处怎么解决,就是世博会结束以 后,要把这个数据中心再怎么卖出去。当然上海本身需求就很大,等世博会结束以后数据中心还可以再卖给其他的用户。但是,如果这个不是在上海,而是在另外一 个城市里,它本地需求没有那么大,当活动结束的时候,这个数据中心如何处理,如果是集装箱数据中心的话,是具备可移动性的特点,可以把它再放到其他的地区 继续做需求的使用。

那么,集装箱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方面如何呢?

现在有些厂家,比如像世纪互联推集装箱,我看互联网上写的PUE值达到1.04,这个数值是有问题的,就是它在取得这个数值的时候很多外围的能耗没有加进来。

实际上,世纪互联做的集装箱是3个集装箱组成的,中间是一个专门放服务器的集装箱,然后旁边还有一个专门放UPS的集装箱。世纪互联做的集装箱和惠 普、戴尔、IBM做的还不太一样,它把UPS机组,比如一个300G放在集装箱里面,而不是说专门针对集装箱定制的一套电源,他们买的是现成的放在里面。 机架也是,把它放在集装箱里面,然后用自己设计的盘管进行冷却,但是盘管的冷冻源是在旁边另外一个集装箱里面,就是跟集装箱相比差不多一个冷冻机组。所有 这些部件组成的集装箱是为中间的集装箱的数据中心使用,那么UPS集装箱的能耗和双冷冻机的能耗都没有把它放进去的话,只是取中间服务器集装箱的PUE值 就当然很低了。

而常规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则跟它的不同,例如:微软。整个建下来都是把外围做好了的,比如根据更多业务的需求往上加集装箱的话,只需要把冷冻水接上,把电源接上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它的集装箱就是把电源模块和热交换的系统集中在一个柜子里面,它的辅助设施是事先做好的。

就有一点像美国很流行的房车一样,这个车里面其实家庭需要的东西都有了,有床、有厨房,你把这个车开到野营营地里面以后,野营营地有电给你、有水源 给你,只要把电和水接上,房车就可以用了,微软做的实际上就是类似这样的,就是先建立一个基地,这个基地里面有水源,有了足够多的电源,当有业务需求的时 候,只需要把集装箱拉过来把口一接就可以了。

我很赞成世纪互联的探索精神,他们勇于投入,做一些相关的探索,但是他们做的还不是很完善,如果像微软这样做的话投入是非常大的,需要建一个营地, 就是建一个有普通设施的园区,还要把集装箱一个一个往里放,根据客户的需求往里放,这样的话,用集装箱交付的话比建数据中心速度快得多。

比如互联网公司,像腾讯、百度服务器增长量会很大,当需求来的时候,建设的速度很可能跟不上需求速度,这个时候用集装箱数据中心优势就特别明显,集装箱数据中心是一个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服务器还有里面的所有构架在工厂里可以快速的做好,不用工人再到现场去做施工了。

也就是说,在工厂里就直接将数据中心设计为成品的商品了?

对,就是把数据中心模块化到了完全工业化生产的程度,不需要现场的施工了,就是在工厂里面实施数据中心的建设,而不是在工地上实施,而是在工厂里实施,这样的话,交付速度就快得多。

当然我刚才说了能效比还是有特点的,就是说集装箱数据中心对于传统的数据中心有一个优势,就是工作距离非常短,就是热交换器比如冷冻水盘管和服务器之间的空气的循环距离非常的短,这样的话,它的送风的能耗会很少。

可以理解成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效率要高一些吗?

对,要比传统数据中心的送风的效率要高,然后集装箱数据中心对于自然冷却等等方面的设计,传统数据中心其实也是可以做到,传统上只要把集装箱一些理念放进去也可以做成这种模块式的数据中心,集装箱的优势是非常快速的布局,然后工厂化的生产,而不是工地化的制造。

现在国外集装箱数据中心占比能有多少?

比例非常小。就包括目前微软也不是非常强调做集装箱数据中心。

为什么呢?

说起来比较复杂,集装箱数据中心优势很明显,但是问题也很多,产业链不是特别的成熟。尤其在中国,很难有厂家把成品拿出来。另外,像惠普有成品了, 还有戴尔也有成品了,都是在美国做,拿过来成本特别高,在中国和在美国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中国人工费很便宜。在美国人工费很贵,如果在美国牵扯到人去建 东西的话成本是非常高的,但是如果经营化生产成本就会很低,在中国正好相反,中国大量的人去建一个东西花费比美国便宜得多,所以从美国过来的工业化产品反 而显得很昂贵。

集装箱与传统数据中心在应用方面是不是也有区别?

应用方面建集装箱数据中心,在基础设施方面还要做一些建设,当你建设规模不大的时候,比如有些用户有一个很大的数据中心,就只是买一个集装箱放在这 里,这个时候你为一个集装箱所配套的基础设施可能就会非常的贵,除非我这一个营地要放大量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话,摊下来相对于每个服务器来说成本就会降下 来。

但是没有这样的用户,这样的话,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来说几乎就很难,就是国内这些企业要核算买集装箱这么贵,还要买这么多配套的东西和它合作,成本就 会非常高,觉得不是很核算。所以世纪互联做的集装箱就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它把冷水机和UPS电源做成三个装置,就是一去的话不给你一个集装箱,而是三个装 置一起过去,这三个集装箱实际上是拿一个集装箱做计算服务,但是基础设施会连这个箱子一起带过去了。

如果像世纪互联那样,再加一个集装箱计算的话,用不用再加一个配套设施,还是一套就可以供好几个计算集装箱了?

这要看冷水机的容量有多大,才能服务两个或者三个。我不认为必须要一套一套买配套,因为集装箱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密度可以做得很高,因为交换 机离服务器的距离非常近,送风的效率比较高,这样的话,对应密度可以做得很高,就是一个集装箱可以放很多的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需求的能量和需求的 UPS的供电量都会很大,所以很有可能一个集装箱对应着冷水机和配件单元是一套过来的。

像国内的世纪互联,在集装箱数据中心这块有没有大的发展?

实际上现在的这个市场还是大家都处在观望状态,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和国内“三甲”互联网用户来说,大家在观望。就是我最终考虑试用一台集装 箱,不如我大量的去用。世纪互联要想发展就必须要开拓这个市场,比如向用户证实这个装置可以很好的使用,可以很好的帮用户快速的布局,现在世纪互联去建集 装箱的话,周期也是蛮长的,设备组装起来时间也比较长。不像惠普和戴尔在美国是完全工业化生产,就是速度会比较快,但是所谓的比较快也是相对的,那么时间 也是很长的,也是需要差不多6个月的时间。

6个月的时间是包括从设计到装配吗?

对,从客户的需求,他们设计、组装再运过来,也得需要这么长时间。但是世纪互联好在本地企业,周期主要在服务器的采购和冷水机和UPS采购、组装,所以他们会快一些。

对未来数据中心的前景您怎么看?

我认为如果国内要想发展集装箱数据中心和美国的群众基础不一样,美国因为人工很贵,所以适合工业化的生产的东西,而大量出人干活的模式美国反而会受 到制约,因为他们人工太贵了。中国集装箱数据中心要发展的话,除非人工成本部分大幅的提高,比如工资翻几番,未来以后可能有这种可能性,这个时候,工业化 生产的产品优势会体现出来了。

目前来说,大多互联网公司还是处在观望状态。当然数据中心除了互联网公司以外还有其他用户,比如像金融行业,可是要说服金融行业使用集装箱数据中心 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因为金融行业追求的不是快速布局,而是可靠性、安全性,和传统数据中心相比,集装箱数据中心到目前为止还不具有这样的优势。

所以,在其他行业,像在金融、证券这些行业用集装箱数据中心可能性在国内还不是特别明显,主要是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如果未来想要发展,就 是这些公司已经有意向或者正在做集装箱数据中心,比如世纪互联、惠普、戴尔这些公司,他们能够把一个市场开拓起来,就是把它发展成一个成熟的市场,让互联 网用户接受集装箱数据中心,因为集装箱数据中心还面临一个直接的竞争,就是电信的租用数据中心。

电信给的租用数据中心价格很便宜,电信在国内很多省会城市都建立大量的数据中心可以随时交付使用,所以这个竞争对于这些互联网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优势,随时可以用,就没有必要建集装箱数据中心了,因为电信给的数据中心价格也很便宜。

这种情况是不是只在国内才有?

没错,国内是非常典型的,我刚才说过了,国内的人工很便宜,所以盖一个房子或者铺电缆装这些设备,对于通讯行业这些公司,像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他 们不在乎,他们把带宽和数据中心捆绑销售,价格就很有优势。集装箱数据中心没有办法和他们竞争,没有市场就没有办法发展。对集装箱数据中心最大的威胁就就 是国内本地的通讯行业的商业数据中心。

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国内很多小型网站一般都是租用的服务,很少有自己建的。但是,国外有一些比如小型企业或者学校都是自己建,几百台就可以做一个小型的数据中心

你说得太对了。还是回到了我刚才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的人工便宜,但是意味着国内的服务也很便宜,但是这在美国和欧洲服务相对来于一个企业运行 成本来说是非常大的一块。如果租用的数据中心的话,实际就意味着你在购买服务,你购买服务的话成本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国内恰恰相反,服务成本是很低的,很 多用户根本就不认为服务是需要付费的,这个就很麻烦,有很多用户买了一个产品以后,他认为这个产品你应该免费给我服务,观念和国外是完全不同的。

也就是说在国内只有特殊领域可能会用上,其他还都是用传统数据中心比较合适?

我认为目前在国内大多数的小型互联网公司还是租用核算,只有超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其实现在也就三家,即: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淘宝)。就他们三 家公司来说可以尝试使用集装箱数据中心,但是集装箱数据中心由谁去做,从他们自身来说竞争也很激烈,所以这个市场很难培养,目前来说是很难培养的。那些小 公司没有必要考虑,甚至于比如像搜狐、新浪这些公司需求量都不足以去支撑考虑集装箱数据中心的。

集装箱数据中心在节能上有什么优势吗?

有优势,它的送风距离很近,它的密度比较高,这样的话,由于密度和送风距离的影响,使得它制冷的效率提高。另外,利用自然冷却的时间会长,比如用传 统的数据中心可能是10度的水温,比如用集装箱数据中心用到12度,在北京自然冷却的时间还可以再提高,如果12度水温的话,在北京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可 以用,就不需要用机械制造了。

所以,能效比上是有优势的,有优势的前提是首先能够把集装箱用上,才能体现出这个优势来,如果你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为了放1000台服务器,成本远 远大于你去租用的话,对于你来说不成规模是没有优势的。只有像微软和谷歌大规模的对服务器的需求量,然后可以成规模的去装集装箱数据中心,这中优势才能体 现出来。如果只买一个集装箱数据中心,核算一下成本,和建传统数据中心差别会很大。如果在上海、北京地皮非常贵的地方,更高密度的会更合算,但假如北京、 上海的地很贵,稍微远一些,比如把它建在密云或者怀柔,那地皮就不贵了,一样可以建一个传统机房会比集装箱数中心更有优势。在国内一些用户探索是否要使 用,但是普遍还是属于论证阶段,实施阶段目前还很少。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国内近两年集装箱数据中心应该不会有大的发展了吧?

在国内集装箱数据中心形成规模的可能性我认为几乎没有,除非电信大涨价,否则的话,不会有。我看现状非常的畸形,就是电信和联通把数据中心服务的价 格压的非常、非常低,所以弄得企业自身都很难下决心自己去建一个中心,因为租用太便宜了,就是说电信行业自身之间的恶性竞争很激烈。

热词搜索:

上一篇:DB2数据库基本命令和知识新手大普及
下一篇:甲骨文数据中心建设关键要素及步骤

分享到: 收藏